當前位置:文學樓>其它小說>道之外幻想> 7.《九陽真經》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7.《九陽真經》 (2 / 2)

“那真是可惜了!”楊過惋惜地說道。

“確實讓少林子弟慚愧,不能守好達摩祖師留下的武學。不過,達摩祖師留下的也不只是絕的那法子就是在達摩祖師手寫的《楞伽qie)經》的夾縫中。若不是我讀的仔細,也是發現不了。”覺遠說完,就走到書架前,拿起《楞伽經》交給楊過。

“你今天就在這裡看看《楞伽經》,不用做事了。我晚些時候再來叫你。”覺遠說完,就走到門口跟看門的和尚打聲招呼,然後離開了。

楊過拿書走到一個角落,倚著牆翻看起了《楞伽經》,注意著師傅說的夾縫中的那法子。

只見夾縫果然寫道:“一舉手,前後左右要有定向。起動舉動未能由己,要悉心體認,隨人所動,隨曲就伸,不丟不頂。勿自伸縮。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無力,我亦無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處,心要用在何處,須向不丟不頂中討訊息。

“切記一靜無有不靜。靜須靜如山嶽。所謂他強由他強,清風拂山岡。一動無有不動,動當動若江河。所謂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從此做去,一年半載,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勁。久之,則人為我制,我不為人制矣。

“舉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裡。兩手支撐,一氣貫串,左重則左虛,而右已去,右重則右虛,而左已去。氣如車輪,周身俱要相隨,有不相隨處,身便散亂,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

“先以心使身,從人不從己,後身能從心,由己仍是從人。由己則滯,從人則活。能從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勁之大小,分厘不錯。權彼來之長短,毫發無差,前進後退,處處恰合,工彌久而技彌精。

“彼不動,己不動。彼微動,己先動。往複須有折疊,進退須有轉換。極柔軟,然後極堅剛。靜是合,閤中寓開。動是開,開中寓合。觸之則旋轉自如,無不得力。先求開展,後求緊湊,乃可臻於縝密矣。

“務使氣斂入脊骨,呼吸通靈,周身罔間。欲要神氣收斂入骨,先要兩股前節有力,兩肩松開,氣向下沉。牽動往來氣貼背,而斂入脊骨。行氣如九曲珠,無往不利。能呼吸,然後能靈活。

“吸為合為蓄,呼為開為發。蓋吸則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則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氣,非以力使氣。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氣,在氣則滯。有氣則無力,無氣則純剛。

“一身之勁,練成一家,分清虛實。發勁要有根源。勁起於腳,變換在腿,主宰於腰,發於脊背,接於兩肘,行於手指,總須完整一氣。發勁須沉著松淨,專主一方。曲中求直,蓄而後發。蓄勁如張弓,發勁如放箭,勁如抽絲。勁似松非松,將展未展。勁斷意不斷。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勁將鑫窗之際,我勁已接入彼勁,恰好不後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湧出。前進後退,絲毫不亂。方能得機得勢,隨手奏效。此謂借力打人,四兩撥千斤也。

“動靜之機,在於陰陽,總歸神聚。神聚則一氣鼓蕩,煉氣歸神。氣勢騰挪,精神貫注。開合有致,虛實清楚。左虛則右實,右虛則左實。虛非全然無力,氣勢要有騰挪。實非全然佔煞,精神宜貴專注。

“緊要全在胸中腰腿間化,不在外面。力從人借,氣由脊發。胡能氣由脊發?氣向下沉,由兩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間。

“此氣之由上而下也,謂之合。由腰展於脊骨,佈於兩膊,施於手指。此氣之由下而上也,謂之開。合便是收,開即是放。懂得開合,便知陰陽。到此地位,呼翕九陽,抱一合元,可名九陽神功。從此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漸至從心所欲,豫順以動,罔不如意矣。

“要言之,氣以直養而無害,勁以曲蓄而有餘。神舒體靜,刻刻在心。內固精神,外示安逸。變換虛實,捨己從人。須知陰陽相濟,方為懂勁。

“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動勢,先問自己合不合規矩。少有不合,即速改換。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的功夫,動靜固是知人,仍是問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動彼絲毫,趁勢而入,接定彼勁,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處,便是雙重未化,要於陰陽開閤中求之。所謂知己知彼,百戰百勝也。”

…………

《九陽真經》參考自網路。)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