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加上阿毛,六個人分東南西北中圍著一塊辣蓼草草地站著,我坐在馬背上視線廣闊,便於堪輿地形。
辣蓼草雖生長在牧場,但經年累月下來,牛羊馬根本不吃這種辛辣之草,所以它們長得不僅比一般草要高,而且很密集,若不是有心人留意,誰也想不到這一片長勢旺盛的辣蓼草竟然是人為種植的。
其目的無非想掩蓋下面的古墓,牧民只管放牧,平時跟著牛羊群走,誰也不會注意這片奇怪的草。
判斷好地形,我安排每個人打好自己的木樁,木樁之間撒上一層幹石灰,便於我一眼能看出個大概範圍,這是圈墓的古老法子。
大家都是倒鬥中的高手,很多事情無需贅言,只要站在高處往下一看,辣蓼草生長的範圍可不就是一座標準的古墓嗎?雖然外面長著茂密的辣蓼草,但是人為痕跡極為明顯,恰恰弄巧成拙,反而給我們這些有心人指出了古墓的形狀和範圍。
我教給阿毛的經驗很珍貴,世上沒有人能做到天衣無縫,修建一所古墓也是同樣的道理,不管使用什麼五花八門的手段來掩藏蹤跡,都會或多或少的留下些蛛絲馬跡,對於一個經驗豐富的倒鬥人而言,一點蛛絲馬跡足夠了,順著線索找下去,抽絲剝繭,最後也能找到“真相”。
眼前這座古墓無疑是最為隱蔽的,元代古墓不是建在荒原沙漠,就是草原野地,單憑風水知識很難去判斷,所以這一類的墓葬很少被人挖掘,於是更顯得彌足珍貴。
我們能找一座這樣的古墓自然欣喜,每個人顯得很興奮。
阿毛無疑是最高興的,因為我大大贊賞了他幾句。挖墳盜墓要的就是舉一反三和觀察入微的細節能力,阿毛年齡尚幼,能在我點撥之下發現了野草的秘密,不能不說這孩子天生就是倒鬥的料。
剩下的事就是尋找古墓入口了。這麼大一座古墓,恐怕上千人參與建造,別說我們六個人,就是請來六十個人若想短時間挖開古墓,也絕非易事。
可是隻要找到古墓入口自然事半功倍了。
不管多大的墓葬,入口是門戶,是進入墓道的一扇門,每一個墓主人把這裡看成“命脈”,一旦被發現或者毀壞,墓葬建造的再固若金湯,也不堪一擊。很多盜墓賊往往在這裡吃了不少閉門羹,墓葬就在眼前,因為找不到入口,挖個一年半載無功而返的事情一點都不稀奇。
瘋子老漢沒有底,牧場至少幾百年的歷史,辣蓼草下面的泥土不知道覆蓋了多少層,找一個入口簡直是痴心妄想。
他勸我說:“以往來過幾波人,馬車上馱著很多儀器裝置,在附近轉悠了好幾個月都找不到這座古墓,我承認你們倒鬥門派神通廣大,可不能單單靠著鼻子和眼睛就能找到古墓入口位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