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三國帝圖> 第32節 人立天地之間以文2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2節 人立天地之間以文2 (2 / 4)

人何以為人,與走獸飛禽何異,為何有蠻夷,有土人,有野人,差別不僅僅在於禮儀風俗甚至語言,差別就在於這個‘文’,文明的文,文化的文。差別就在於文明文化的先程序度!

我們一出生就被父母姓之,名之,此‘文’之傳承之始也。沒有了這個文,我們就是野人,與禽獸無異。

但文明文化的傳承不僅僅如此,她不但要有傳承有繼承,更要有發展,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一點點擺脫野蠻擺脫愚昧擺脫落後擺脫窮困,站在萬物之上,成為真正的人。

有人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我可以很負責的說,這是屁話,孔丘之前,還有我們推崇備至的三代之治,還有三皇五帝,難道那時候都是暗無天日的嗎?

我們的祖先,從有巢氏、燧人氏、伏羲氏、女媧氏、神農氏,到炎黃到三代,到夏商周,到諸子百家,到今天。有巢氏開始了搭屋蓋房,燧人氏發現了用火煮食,伏羲氏發明瞭數算文字開始計數計事,女媧氏約以婚姻,神農氏開啟了稼穡農耕和醫病救人,我們的文明文化,就是在前人不斷的開拓創造中,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沒有了他們一代代的開拓創造,我們也許還在嘯聚山林,與狼蟲為伴,還在茹毛飲血,我們將與那些野獸猴子一樣無異。

今天,我們還要沿著前人的腳步,繼續探索,繼續開拓,繼續去發現和創造。我們要看的更遠,要走的更遠,我們要種出更多的糧食,我們要生産更華美的衣服,我們要住更好更大更舒服更漂亮的房子,我們要日行千裡萬裡,我們還要橫渡大洋,我們要飛上天空。

用我們的聰明才智,讓我們變成一個真正,大寫的人。一個真正能屹立在天地之間的人。

想要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

想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必須解放思想,釋放我們的才智,我們區別其他飛禽走獸的才智。我們有頭腦,我們會思考,我們有雙手,我們能創造。要學會思考,學會創造。

不要被古往今來的聖賢的煌煌身影擋住了視線,也不要被聖賢的煌煌巨論所矇蔽。要知道,他們是古人,今人勝古人,才是我們應該努力做到的。不是說我們要在成就聲望上勝過古人,而是說我們要在學問見識上勝過古人。如果我們不是一代一代的勝過古人,那麼我們今天將依然是茹毛飲血的野人生活。

沒有有巢氏的創造性,我們今天要麼還是在山洞裡,要麼還是露天席地;沒有燧人氏的發現,我們今天還在生吞活剝茹毛飲血;沒有伏羲氏的發明,我們今天依然還是懵懵懂懂分不清歲月的生活;沒有女媧氏的婚約,就沒有我們今天的人倫秩序;沒有神農氏的創造和研究,我們今天可能還在滿山打獵四處採野果子的時代。

他們都是在他們那個時代,超越了前人的人,超越了前代聖賢的人。他們是真正的人,他們是會思考的人,不因為前人的觀點,而放棄了自己思考的人。

我們常說天圓地方。

這句話一直口口相傳,故老相傳。

但是,我們有沒有去質疑一下,這句話到底正確不正確呢?

你怎麼證明天就是圓的地就是方的?

難道就是因為聖賢先哲說的,我們就要無條件相信嗎?

我希望我們這個學校,和從這個學校出來的學生老師,都要記住一點,那就是實事求是,一個論斷一個結論一個理論,要有嚴密的邏輯和事實,來證明它是成立的,是正確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如果不能被證明,不能證明它是對或者是錯,那你的理論就僅僅只是個假說而已,是你自己的假設假想而已,不管它看起來是多麼的合理多麼完美。

你們知道大漢四百多年來,我最佩服的是誰嗎?

不是高祖的草莽崛起振臂一呼,不是漢初三傑的豐功偉績,不是冠軍侯的封狼居胥,不是班定遠的西域縱橫,也不是光武帝挽狂瀾於即倒的中興大漢,更不是雲臺二十八將的煌煌武功,而是一個大家看起來也許是比較普通的人,因為他也不是什麼經學大家。

但是他,站在了人類幾千年來,迄今為止,最高的高度,他在我們眾人之上。

他就是張衡張平子。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