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軍卒一片大嘩。
魏延立即趁熱打鐵,高聲斷喝:“城上的軍兵,爾等聽了,速速開啟城門,饒爾不死,否則攻破城池。視同謀逆,株連九族。”
隨行的軍兵也跟著一起吶喊:“視同謀逆,株連九族!視同謀逆,株連九族!視同謀逆。株連九族……”
城上的軍兵更是混亂了。
正在這時,就聽吱吱呀呀,城門洞開,吊橋放下,裡面的軍卒邊開邊喊:“別放箭別放箭。這就開了,別放箭…”
情況比劉璋想象的還要順利。
之所以這麼順利,是因為開城門的都是劉璋安插的內應。
劉璋很早就開始關注漢中,關注張魯了。
早就在漢中佈置了大量的眼線和內應。
今天終於派上了用場。
陽平關其他守軍,因為主將被殺,也都失了主心骨,如今只想著如何保全自己才是,慌亂中也沒人去理會有人要開城門,反而看到別人開城門,也急忙過去幫忙。心裡還後悔著,怎麼自己反應慢了,給這幾個家夥給搶了先。
大家本來都是蜀人,又沒多少宿怨,自然沒有多少同仇敵愾的氣勢。
畢竟劉璋現在是名正言順的益州牧,是益州的老大,是益州的主人。【】想要和劉璋對抗,沒有強力人物坐鎮是不行的。普通軍卒心裡,底氣還是不夠的。
只有一些五鬥米教的教眾,一些忠心於張魯的死忠分子。一見局勢不妙,立即逃走給張魯送信去了。
劉璋安排魏延去接受整編陽平關的殘兵敗將,自己則和黃忠甘寧張任等打馬入關。
陽平關雖說只是個關城,但其實很大。最多能駐軍到幾萬人。
眾人在陽平關休整了一天,第二天後邊有人來報,說張魯的家眷,已全部由成都押解到來。聽了這個訊息,劉璋這才下令,向漢中城徐徐進發。
漢中城早就戒備森嚴。
張魯和幾個親信手下。都已登上城牆,張魯親自在城樓坐鎮。
魏延打馬來到城下,一指身後軍卒押解的犯人,朝城上高聲喊話:“張魯,爾的家小皆在此地,主公也在此,速速開城投降,主公乃仁德之君,或者會放爾等一條生路,若再冥頑不靈,罪不可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