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這也說明,此丹塔內的半成品丹藥,開爐的一個時辰內,應該都還留有功效。
這是一個巨大的丹庫。
這對於李長笑來說,這又何嘗不是一個大到難以想象的機緣呢?
李長笑意識到這一點,自嘲心想,莫非自己福澤真有如此之大?
面對一座遠古時期的遺蹟,他本是抱著探查風土人情的目的來觀察,倒並非是想要獲得什麼好處。
可偏偏這座遺蹟內,還就藏著各種意想不到的機緣。
白來的寶丹,自然沒有不要之理,他開始一爐一爐的開蓋。
一百餘爐裡面皆非凡丹,但品質卻參差不齊。
近六十爐乃是長老所煉,餘下四十多爐是弟子所煉,長老擔保。
值得一提的是,每一座丹爐前,都會要把使用者的名字,擔保者,所煉之丹,以及使用時間,均是刻上去。
這第一層僅有一百多座丹爐。
許多長老一佔用,便是數月甚至是一年,可想而知,這第一層絕大多數時間,都是處於飽滿的狀態。
即便是長老,想使用此地煉丹,恐怕也得提前幾年甚至是十幾年排隊預約。
第一層由長老擔保,入丹塔第一層煉丹的四十多名弟子中,有不少名字是熟悉的。
過半者的名字,在記戶殿的記載中,都與那“火地生花”有關係。
因為第一層太大,光是橫向距離,便有一百多里了。
張茉考慮到,趙秋與王晃功夫低微,可能會迷路遇到危險,便沒讓他們分頭行動,而是跟在李長笑身後。
在開爐途中。
李長笑見他們感興趣,便把一些自己知道的修行知識與幾人說說,比如一些煉丹之法,以及丹藥的功效。
若是開爐開出他們能夠用到的,也不會吝嗇,分出一些給他們。
例如在開到第十二爐的時候。
裡面並非丹藥,而是一滴白色的液體,李長笑告訴他們,這叫生之髓,雖是半成品,但品質卻也不賴。
他分出一小滴生之髓,與水、酒混合在一起,稀釋了數百倍後,給三人各自飲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