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還會有很多的人相信晉王所說的話,這樣一來,晉王在輿論上都能佔據上風。
不過令凌霄好笑的是,他們現在混不在意的事情,哲王卻要派人來遮遮掩掩。
真是耗時又耗力,吃力不討好。
如果讓哲王給知道了真相,非氣死他不可,因為現在他人手有限,卻還要騰出精力來遮掩這些。
反觀凌霄他們,就默默的看他們的笑話。
一日後。
晉王很快就要趕到京城了,卻突然收到了當年他上學堂時伴讀的信。
信中寫到哲王那邊已經派人接觸了羽林軍,並在想方設法的說服他們,信中的最後是詢問他們現在該怎麼做?
晉王皺了皺眉頭,按理說,這封信不應該現在才到他的手中,畢竟現在外面都知道他已經死了,他當年的伴讀怎麼可能還會給他寫信?
那麼就只有一種可能性,就是這封信是在他身死之前的時候傳出來的,但是可能由於各種原因,並沒有能到達他手上。
這信中提到了哲王,並且說哲王已經接觸了羽林軍,按照時間來推算的話,他這個做法應該是比較久之前的了。
看來很久之前,哲王就已經有逼宮篡位的想法了,晉王雖然很早就預料到了,但是也沒有直接的證據。
這下子可真是讓他給抓住了把柄,他很快就寫了一封信,不過並不是給他伴讀的,而是給凌霄的。
因為現在他的身份很敏感,多一個人知道就多一分危險,所以他也只能讓凌霄代替他回答這封信。
晉王在信上寥寥幾筆就給凌瀟交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並且讓他想方設法去聯絡他之前的伴讀。
晉王雖然這幾年裡沒有和他之前的半途走的太近,但是當年同窗的情誼還是很牢固的,不然晉王的伴讀也不會寫信來提醒他這件事。
既然他有心,晉王當然不會拂了他的好意,他記得沒錯的話,他的這個伴讀現在就在羽林軍裡,並且和羽林軍首領走的很近。
羽林軍是直接聽命於皇帝的,並且是隻聽他一個人的號令。
哲學想要拉攏羽林軍的意圖很明顯,不過就是想讓他放棄皇帝站到他這一邊。
到時候一旦他不得不逼宮篡位,就可以和羽林軍裡應外合,殺皇帝一個措手不及。
皇帝是無論如何也不會想到自己身邊的親衛竟然被策反了。
但是據他現在收到的訊息,羽林軍那邊遲遲不肯鬆口,現在肯定也是持觀望的態度。
雖然朝中的那些老臣已經夠謹慎的了,但是這羽林軍更是慎之又慎。
畢竟如果哲王失敗,那些世家大族可能還會逃過此劫,但是羽林軍身為皇帝的親衛都背叛他,必然是逃脫不了抄家滅族的罪名的。
這些與鄰居里很多人都是世家子弟,這麼分析來說的話,一旦他們參與此事,事情敗露之後,他們的家族都會受到極大的牽連。
這也是他們猶豫不決的地方。
晉王寫信就是想要告訴凌霄,不用來拉攏羽林軍,只需編一個讓大家可信的理由,提前警告他們,不要投靠到哲王那邊去。
晉王一開始根本就沒有打算要拉攏羽林軍,因為它的位置就是登上那個高位,而且是不受質疑的登上那個高位。
一旦他現在就拉攏羽林軍,那就意味著他的道路上就佈滿了缺陷,就算這些人現在幫助了他,說不定日後他們就會成為他的絆腳石。
因為他們完全可以拿這個來威脅晉王,晉王把其中的利害分析的很清楚,所以對哲王的舉動有些嗤之以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