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他沒有給自己丟人。
自己的文章,自己全做對了。
但是沒想到剛過去不久。
他又要體驗一番,在教室裡,聽老師給同學們去講自己所寫的文章。
因為鄭華將這篇文言文的第一句寫出來。
程行就知道了是他的文章。
鄭華將程行的這篇文言文謄抄在了黑板上。
字稍微寫的小了一些,剛好能謄抄完。
不過因為排座位佔用了一些時間的原因。
鄭華將這篇文言文謄抄在黑板上之後,下課鈴也就打響了。
但還好的是,上午的兩節語文課,是連著的。
程行並沒有在黑板上寫這篇文章的作者。
但底下還是有一些學生在鄭華謄抄這篇文言文的時候,就知道了這篇文章是誰寫的,因為在前段時間,程行寫的這篇文章,在徽州省文化報上刊登過。
一些關注買了這份報紙的學生,自然第一時間就知道了這篇文章是程行寫的。
當然,買了這份報紙的學生,並沒有多少。
因此此時王顏就有些詫異地問道:“這還是老班第一次把不需要背誦的古文抄在黑板上誒,這篇古文是誰寫的?議題與論證寫的都很好,很適合上次的考試。”
“好美的一篇文章,就是可惜有一些字和詞不認識,那些字和詞連見都沒有見過,好陌生啊!”孫瑩說完後道:“喂,程行,你的語文不是很好嗎?那個寶蓋頭下面一個目字念什麼?還有綠河紅後面那兩個字念什麼?還有那個蟬不能後面的那個字讀什麼?”
聽到孫瑩的問話,周邊所有人的目光都向程行看了過來。
這篇文言文裡的確有不少晦澀難懂的字。
而孫瑩所說的那幾個字和詞語,他們確實也都不認識。
因此他們也都想知道,程行這個語文能達到147的文學天才,能不能將這個幾個字給認出來。
“寶蓋頭下面一個目的那個字叫窅,李白在《山中問答》這首詩裡曾寫過,桃花流水窅然去,別有天地非人間,其中這個窅字,代表的是幽深遙遠,加個然字,就是幽深遙遠的樣子,在這篇文章中,窅然的意思,也是如此。”程行道。
“綠荷紅後面的那兩個字念菡萏,詩魂李商隱在《贈荷花》裡有言,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這是作者運用的一處典故,所謂菡萏,指的是荷花尚未開放時的樣子,這句詩是李商隱以荷花的品質,藉以歌頌真誠而不虛偽的美德。”
“這首《贈荷花》的第一句世間花葉不相倫,花入金盆葉作塵,講的是世人對待花和葉的態度是不一樣的,人們把花栽植在花盆中,而葉子只能落在地上化為塵土,但這世上只有荷花是紅花綠葉相配相映,荷葉有卷有舒,荷花有開有合。”
程行笑道:“這篇文章的主題就是去偽存真的議論文,作者以李商隱這首詩的前四句作為論證,與前面的論題交相輝映,完美貼合,確實寫的很好。”
聽到程行這話,姜鹿溪跟陳青則是同時看了他一眼。
這篇文章,姜鹿溪看過。
而陳青則是從報紙上看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