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多便利,讓他們漸漸認同了會員的身份。
李開元這麼說,一些商會的會員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在眾人中,他們彷彿高了一等。
一些沒有加入商會的商人這時開始猶豫要不要加入會員。
商人們的表情被李開元看在眼中,他心中暗笑,這一切都在蕭銘的計劃之中,大渝國的商業中心正在漸漸向青州轉移。
齊王府,蕭銘早已經不再惦記這七百萬兩銀子,這些商品在他眼裡真的屬於純粹的低端産品,唯一這鏡子還算有些技術含量。
不過這遠遠不是他追求的。
青州的工業才只是起步階段,接下來將會有更多科技含量更高的商品陸續面世。
這些商品就依靠博文學院裡培養出來的人才生産了。
而他的現在的任務則是搞幾個大工程,這其一便是滄州的鋼筋混凝土城牆。
這段時間,展興昌一直在滄州準備建築材料,鋼鐵工坊也是一直在生産鋼筋,現在條件都具備了,只差施工。
王宣帶來蠻族研究火炮的訊息說實話倒是真的讓蕭銘很擔心。
在山海關未破之前,這滄州不過是一座小城,直到蠻族打了進來,當時牛犇才帶著人搶建出這一面城牆,事實上這道城牆不是很堅固。
後來展興昌的加強不過是為了增加火炮的射擊位置,城牆依舊沒有加固多少。
如果蠻族真的帶著火炮過來,這道城牆還真的很危險,至少城門很容易被炮彈擊穿。
所以,此次銀兩充足以後,他不但派出上萬奴隸,還調撥了銀兩,僱傭滄州本地的百姓參與城牆的建設。
這也是為了和蠻族搶時間,因為以蠻族的國力,若是真的找到了懂得火炮技術的匠人,恐怕生産火炮也只是時間問題。
基於這種情況,蕭銘準備親自去一趟滄州安排新城牆的建設,畢竟搞建築,展興昌和他還差了十萬八千裡。
王府外,紫菀已經為蕭銘備好了馬車。
蕭銘到了門口吩咐道:“紡織坊不能懈怠,在本王回來的時候要看見風帆。”
紫菀點了點頭,說道:“殿下,此去滄州你也要小心。”
說罷,他望著牛犇,魯飛,羅信和二千騎兵,上次繳獲蠻族不少戰馬之後,青州的騎兵再次擴充了不少。
只是紫菀不是在想這個,而是她覺得蕭銘此去滄州不僅僅是為了城牆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