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安坐宮中,這天下事任由官員的奏摺說,所以,他派人去調查了一下,果然有此事,淮南王的確打人了。
但是事出有因,事件的起因是這位官員的兒子公然在劇院調戲民女,這才惹得淮南王動手。
崔尚安輕輕鬆了口氣,他就知道一定會有人上摺子。
提了這件事,蕭銘讓崔尚安回去,這些年他一直顧著南征北戰,但是自己的隊伍卻問題越來越多。
他不得不承認,這是自己快速發展留下的後遺症,十年時間大渝國從一個冷兵器國家發展到一個工業國家。
這種成長速度太快,而一般說來成長的越快,被忽略的問題越多,簡單來說就是這個時代人的思想落後於國家發展的速度,或者說國民素質沒有跟得上發展。
而這造成了百姓享受著超前物質的同時還活在陳舊的思想裡。
畢竟新儒學的推廣主要對那些還未接受傳統思想的人最有效,對已經被舊思想汙染的人改變有限。
這就如同當代七八十歲的人無法接受看不慣年輕人整天玩手機一樣,這屬於時代的代溝。
也正是因為如此,官本位思想在帝國依舊堅挺,官員貴族化也一直存在。
某些官員子弟橫行霸道事情不只是因為淮南王事件暴露出來的這一件。
在青州尚且如此,放之全國不知道還有多少這樣的官員子弟。
只是現在他打擊也只是治標不治本,因為帝國上下近乎八成的官員都是曾經大渝國的舊官員,尤其是南方,接收一個規模如此巨大的區域,政務學院那點人杯水車薪。
現在他只能等待著不斷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替代他們,在此之前,他只能全力彈壓,不讓這些人造成更壞的影響。
想到這裡,他特意指示警衛廳抓捕這位鬧事的官員子弟,按照道理,他一個皇帝管這樣的小事實在可笑,但是為了給官員們提個醒,他只能親自過問。
正準備給警衛下命令,這時候一個錢大富忽然走了進來說道:“皇上,王宣求見。”
“讓他進來。”
蕭銘說道,王宣這段時間一直在建立高麗和倭國的情報系統以便加深對這兩個地區的控制。
錢大富應了聲是,轉身出去,不一會兒王宣走了進來。
躬身行了一禮,王宣說道:“皇上,倭國出現了一些微妙的變化,這讓下官有些不安,特來向皇上稟告。”
“說說看。”
沉吟了一下,王宣說道:“現在的倭國內亂有越演越烈之勢,而且現在由農民,商人,武士階層組成的叛軍提出了改革的口號,要求山田信長向帝國學習。”
“改革。”蕭銘的眉頭皺了起來。
在倭國簽署投降書之後,倭國的內亂一直沒有停止,山田信長一直在鎮壓叛亂,對此他沒有投去太多的關注,畢竟倭國大名林立,戰亂是常事。
但是現在叛軍竟然提出了類似於國家改革的口號,這就有問題了,頗有些類似明治維新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