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門外,蕭銘吩咐綠蘿和紫菀輔助斐玥兒處理這些後宮的雜務,而他帶著遺詔去了府衙,將遺詔交給了龐玉坤。
“沒錯,這是皇上的字跡。”
在蕭銘說遺詔之事的時候,他一直心中忐忑,如今見到了遺詔,他心中的一塊石頭落了地。
“這遺詔的事情暫且只在封國的官員之間傳遞即可,其他人倒是沒有必要知道。”蕭銘對龐玉坤說道。
“是,殿下。”確認了這遺詔的事情,龐玉坤激動地臉色通紅。
頓了一下,他對蕭銘說道:“殿下返回府衙,想必是想到該如何安置這些官員了吧。”
“沒錯,在回王府的時候本王就想到了辦法,過兩天本王就會召集這些官員,到時候將遺詔給他們看,那時本王便會提出讓他們去博文學院學習,若是學習有成透過了考試他們就留在官場,若是通不過只能脫了身上的官袍,如何?”
龐玉坤說道:“這倒是個不錯的辦法,而且還能夠積累官員,這樣殿下每奪取一個地方,便迅速能夠在當地建立府衙,將此地納入殿下的統轄之下。”
“嗯,這正是本王的想法。”蕭銘說道。
其實對他來說,這些官員的培養還是為了殖民準備,因為他發現真正想要完成工業革命沒有殖民海外的財富積累是行不通的。
無論是資源和人力都將成為工業革命的掣肘。
而且最讓他擔心的是現在大渝國的形勢,如果大規模的戰爭出現,人口的減少是必然的。
想到這個,他對龐玉坤說道:“梁大海回來沒有?”
“沒有,估計還得兩天吧。”龐玉坤說道,梁大海這些日子一直在海上販賣奴隸,這些奴隸有的來自高麗,有的來自倭國,還有則是大渝國的奴隸。
蕭銘說道:“他回來以後你讓他來見本王,有筆大生意需要他來做。”
龐玉坤怔了一下,他明白一點,梁大海和蕭銘談的只可能是人口買賣。
整如他想的一樣,蕭銘正準備讓梁大海從大渝國內販賣人口到青州,於其在戰爭中看著這些百姓死去,不如發動商人在此時瘋狂販賣人口到青州,而且琉球也需要大量的人口開拓。
戰爭之時人命賤如狗,他的決定很殘酷,但也是最大的仁慈。
……
長安城,如今趙王已經完全控制了這裡。
承慶殿,曾經大渝國帝王的鐵血王座上正端坐著趙王,在大殿下之下是長安城的官員。
此時這些文臣武將俱都低著頭,在趙王的目光中瑟瑟發抖。
趙元良站在百官的前面,他對王座上的趙王說道:“父王,如今長安城已經安定,下面是否要進行十三皇子的登基大典和先皇的葬禮。”
趙王摸了摸下巴,看著這一眾官員他有些不高興,斐濟,羅權,杜蘅等一眾重臣全都沒了影子,剩下的都是一些無關緊要的牆頭草。
若不是留著這些人還有些用處,他簡直想把這些人全都殺掉,於是他說道:“諸位以為如何?”
一個禮部官員立刻諂媚地說道:“殿下,國不可一日無君,臣以為先皇的國葬可以簡略,但是十三皇子登基大典則必須要隆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