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糧食。”
府衙中斐濟和羅權對視一眼,臉上都露出了無奈的笑容。
此時他們才意識到對蕭銘來說現在有很多掣肘,正如蕭銘說的糧食問題,縱觀大渝國,這齊王的封國說不上是盛産糧食的地方,而對戰爭而言,沒有糧食是不行的。
微微嘆了口氣,斐濟對羅權說道:“我們都太心急了,殿下比我們瞭解封地的情況,這仗什麼時候打,該怎麼打都該由殿下決定。”
“斐中書說的是,如今只有殿下能夠拯救大渝國於危難,這戰事當思慮周全才能士卒動。”羅權附和著說道。
斐濟繼續說道:“只是殿下,這討伐趙王倒是其次,如今陛下遺詔在此,不知道殿下的意思是……”
“暫時擱置遺詔之事。”蕭銘淡淡說道,頓了一下他說道:“不過雖然暫緩這登基之事,二位卻需將這遺詔之事昭示於封國官員,以免封國的官員被十三皇子登基所影響。”
斐濟侍奉蕭文軒這麼多年也是人精一樣的人物,他瞬間便明白了蕭銘的想法。
如今無論蕭銘是否登基,他能夠掌控的土不過是封國的州縣,其他土地上的官員和將領不會向他投誠,相比蕭銘,皇家土地上的百姓會更傾向於相信十三皇子是大渝國的皇帝,畢竟嫡庶有別,十三皇子再小也是嫡子。
而且天下人皆知投名狀的事情,這就讓他登基之事更顯得荒謬,甚至導致他會成為第一個挨槍子的出頭鳥。
與其如此,蕭銘不如掌遺詔而不宣,如此一來,他便可以進退自如,如果天下大勢對他有利,他就可以趁機將遺詔公諸天下,若是不利,只需要對內宣揚即可,如此以來,他對外的戰事便師出有名。
“是,殿下。”斐濟聞言點了點頭。
遺詔的事情就此掀了過去,蕭銘想著該如何安置從長安來的大臣,這些先王舊臣跟著斐濟和羅權逃往青州是奔著自己而來。
而且根據遺詔,自己現在是大渝國的皇帝,自己有責任統帥這些大臣恢複大渝國的巍峨江山。
加上如今封國官員緊缺,他倒是沒有理由將這些人拒之門外,如果這些大臣肯定在博文學院學習一下一些政務知識那就更符合他的心思了。
於是他對斐濟說道:“斐中書,如今前來青州的官員和將領眾多,你以為該如何處置?”
“這個……”斐濟小心地看了眼蕭銘。
盡管眼前的青年是自己的女婿,但是他更加清楚他是大渝國實際上的帝王,伴君如伴虎,加之這是蕭銘的封地,他更不敢亂說,只是說道:“一切只憑殿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