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銘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不過你的話也不全錯,戰術上要重視敵人,戰略上要藐視敵人才行。”
“哈哈哈……殿下這句話倒是經典,倒是可以寫入兵法之中了。”牛犇一怔,忽然說道。
展興昌聞言則是陷入了思考。
蕭銘笑著說道:“這句話可不是我說的,而是一位偉人說的,不過這話正應對瞭如今和蠻族之間的形勢。”
三人一邊說,一邊在城牆上巡視,這正對草原一面的城牆足有五百米。
如今蕭銘將封地的大部分兵力調到了滄州城,數量和當初預期的一樣,總計五萬人。
其中除了青州軍裝備了新式的板甲和武器,其他新軍的裝備較差,只能充當後備之用。
巡查了一遍滄州城牆,展興昌基本上實現了當初設想。
如今在城樓上每隔十米就是一個炮樓,每隔五十米就是一個突出的城垛。
這些城垛和城牆垂直,如此一來,士兵可以有更多的防禦位置。
而此時的城垛中已經佈置了床弩和投石車,弓弩手也已經就位,隨時可以迎戰。
城垛之外的城牆上此時還堆放著滾木,石頭,鐵蒺藜,長叉子等守城工具,其中這長叉子是為了將雲梯推開。
而其他俱都是為了扔下去。
沿著城牆的內側是一個個吊籃通往城內,吊籃下是更多的守城物資,若是上面的滾木,石頭用完,上面的就會被輔兵提上來。
同時城牆下每隔二十米就是一個大鐵鍋,這些鐵鍋裡盛滿了油,同樣是為了對付攀爬的蠻族士兵。
城外的城牆下則是另一番景象。
沿著城牆被挖出一個深三米,寬三米壕溝,壕溝裡埋著一根根凸起的被削尖了的竹片。
這個時代蠻族士兵穿的不過是皮靴,柔軟的底部根本無法抵擋如此鋒利的竹片。
而在壕溝的外側是一根根密集的半人高的柱子,這些柱子打了地基埋在下面,為的是阻止蠻族大規模的沖鋒,從而讓蠻族士兵堆在一起,成為火炮的目標。
“殿下,在外側還有不少陷阱,這些陷阱被覆蓋上了草皮,不易被察覺。”
這次城牆的防禦策略都是展興昌在制定,壕溝,石柱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