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早就聞言魏地富庶,如今看來,我們還是嚴重低估了魏王。”
龐玉坤站在蕭銘的身邊,眼中閃動著風帆戰船的影子,露出一層淡淡的憂慮。
“何止魏王,任何一個藩王都不至於像本王一樣落魄,不過我們也不必妄自菲薄,只要腳踏實地,超越他們也只是時間問題。”蕭銘自信地說道。
十萬奴隸,三百萬石的糧食,這對他來說,又是一場催化,足以讓他的計劃快速推進。
龐玉坤張了張嘴,本想說現在最缺的就是時間,但是話到嘴邊又止住了,未來變幻莫測,誰又能說得了什麼。
若是天佑齊王,往後自然一帆風順。
這次陳琦和陳文龍都過來了,同時還有張梁,這時張梁說道:“這些戰船都是金陵城中丁家造船坊建造的戰船,以前家父再世的時候,我們就去那裡看過,的確比我們的造船坊大,而且精通戰船建造的匠人眾多。”
“不要長他人志氣,滅己威風,本王給你的戰船圖紙也不弱。”蕭銘說道。
“殿下這話倒是沒錯。”張梁現在還在為蕭銘的戰船圖紙驚嘆,“這次殿下調撥出一萬奴隸給造船坊,我們的人手真的夠了,我保證今年可以下水五艘蓋倫船。”
蕭銘點了點頭,“如此便好。”
恢複了造船坊的時候,蕭銘沒有給造船坊提供過多的勞力,而是把大量的奴隸給了工坊區,在他看來,只有工坊區的生産能力提升上來,這後續才能為造船坊提供充足的零配件。
現在十萬奴隸進入青州,手中的勞力充足,他第一時間撥給了造船坊,這段時間張梁對蓋倫船的研製也基本上完成,技術骨幹有了,下面就是施工階段。
一萬人一年建造五艘蓋倫船,加上工坊區的配合基本上沒有問題。
接收了第一批物資和奴隸,蕭銘跟張梁去了造船坊,這麼長時間以來,張梁等人一直在恢複造船坊中的設施,如今已經恢複的七七八八了。
到了沱江下游的造船坊,蕭銘看見一些匠人正在製造蓋倫船的龍骨,這是蓋倫船的主要支撐結構,類似於房屋的梁木作用。
看見在河岸上忙碌奔走的匠人,蕭銘陡然想起了一件事,他說道:“有件事本王倒是忘了,我們的造船坊還缺少一樣東西?”
“還請殿下明示。”張梁不解道。
蕭銘緩緩說道:“幹船塢。”
“幹船塢?”張梁怔了一下。
蕭銘也不指望張梁會理解,於是解釋起來,這個幹船塢其實就是類似於生産車間的建築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