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高氣爽,老農三人踩著沾滿露水的雜草穿過苞谷地來到平坦一點兒的大路上。月光照著大地,路兩邊草堆小禿(河南方言:蟋蟀)不停的叫著,彷彿是那等待審閱的兵士。
不多時,來到了最後的那處高地。老農四周打探了一番。發現這片兒高地距離大路只有50米不到,不過這50米遠處的距離全部種的是苞谷,按講說是不會有人發現在苞谷地裡的他們。而高地的上面長滿了一人多高的黃蒿,鑽到這樣的草堆裡也不會被別人發現。高地的後面則是一片濃密的竹杆林。
三個人繞到土堆的後面,扔下身上背的行李。老農吩咐吳非凡和楊可行用工兵鏟和傘兵刀清理一片兒雜草,以方便搭帳蓬。他自己取出洛陽鏟這些物件兒開始打探位置。
二人得令,於是慌亂除草。老農自己抽著煙,接好套筒,找了個高地下邊十餘米處的點兒開始鑽探起來。
這草雖然很深,但卻不雜亂。又加是傘兵刀這樣的利器,二人在半根菸的功夫就已經清理出來一片兒空地,並且把帳蓬搭了起來。
搭好帳蓬,二人摸出了煙,邊抽邊來到老農身邊。
老農此時剛打進去一根套桶,從帶出來的土可以看出來,這裡的土質並不堅硬。
三人一邊說笑一邊打著。約摸在凌晨十二點的時候。期待的事情終於發生了。老農抽出了打了二十多節的洛陽鏟後,竟然發現帶出了大量的沙子。
老農見狀,臉上立刻露出了又喜又憂的神情。老凡正在發問,楊可行卻說道:"流沙墓?"
只見老農點了點頭說道:"是流沙墓。"
"靠他娘!真倒黴!"楊可行惡狠狠的罵道。這次是奇了怪了,一向愛罵人的馮老農沒有罵出來,卻被這楊可行搶了先。莫非這正是所謂的一山更比一山高?
這流沙墓是用細沙填滿墓道和墓室周邊的空地。盜墓者一般在盜墓的時候用上幾天甚至幾小時就可以挖進墓裡。但這種填充的方法,最起碼足夠讓盜墓者挖上十多天的。並且這樣的春秋大墓,會在填充沙子的同時填充上大小不一的石頭。這一點,在十幾年後,也得到了證實。在2005年國家組織的考古在這裡發現在填土層下有近11米的積沙,沙層中精心埋藏積石、木箱室、槨室。積沙為黃色細沙,非常純淨,流動性很強。考古人員在積沙層中發現了1000餘塊積石,最小的僅3公斤,最大的165公斤。這些石塊石質石色多樣、形狀不一,但邊角都十分鋒利,應當是特意開採並經過有意揀選的具有殺傷力的石塊。石塊放置的位置也是精心設計的,大致可分為亂石層、蒙頂石層、貼頂石層、攔腰石層和臥底石層,可以防止盜賊從不同的部位進入。散亂分佈在積沙上層的亂石層,殘存50餘塊,其中既有9公斤左右的小石塊,又有100公斤以上的巨石,位置大小均無規律,起到了冷石“暗器”的作用。
老農正在抽著煙低頭思考,想了半天。只見老農把菸屁股使勁往地上一扔,說道:"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