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世義此時非常興致,高聲說:
“這杯酒價值連城,非是凡人所敬。”舉杯一口而幹。
“爹爹喝不少啦。別再喝了”女兒知道父親高興,她心疼父親,怕他過量。
“我今天高興,不會醉。”
相爺不再勸酒了,他藉著酒興。與主人熱談起來:
“請問叔叔,你以後的日子打算怎麼過,還有什麼事情要做,需要侄兒幫忙?”蕭浞蔔關心的問。
“我以後著重要辦兩件事。這第一件事尋找親人,找我妹妹和女兒。我很早就立下誓言:‘一年找不到,十年找,十年找不著,綜生找。’第二件事是回老家,在象牙山老家尋找一處好的墳墓地。把我的先人、父母和妻子的靈柩安葬好。為他們守靈一世。”
耶律世義是個意志堅定是人,他所決定的事,棒打不回。一定辦到。今天遇見知心人,便豪放直爽的掏出心裡話。
蕭浞蔔聽罷,很是驚訝和感嘆。他忠心誠意的勸解說:
“我已經任你這位叔叔了,咱就是一家人了。我的意思是你父女倆先落到我府,我安排你當一名教官,這樣你們就有了落腳之處啦。你這樣四處奔波,四海為家,背井離鄉,寄人籬下的流浪生活。終歸要有個歸宿哇。關於尋找你妹妹和女兒之事,以後我們共同打聽訊息。放長線,慢慢尋找。第二件你回鄉守靈之事,等到晚年再定。您老看我的主義如何,是否採納。”
蕭浞蔔在苦口婆心的勸說。
這邊餘瑾拍手贊同。興高采烈的跳起來較好:“哥哥有遠見,高瞻遠矚,我贊成。”
世義聽完相爺這番良言相勸。講的直言不諱,句句實情,條條在理。他從內心感激這位相爺對自己的關懷。但是對方並不瞭解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非常感謝相爺對我家的關心。”
蕭浞蔔開門見山的說:“不是你家,是咱家,一家人嗎?不要講感謝。”
耶律世義說:“坦白的說;你我兩家地位相差懸殊,當我們走進府門,府內的人會怎樣看待我們呢?”
“我是相府的掌權人,誰也不敢小看你父女二人。”
“那就好,”耶律世義點頭示意。他想相爺既然真心實義的對待我,我理應掏出心裡話對他實情表白:
“相爺;我看準你是位清官良臣。我當真人不說假話。頭幾年我意已定,告別官場,不想擔任任何官職。我祖父為大宋江山南爭北戰,立下汗馬功勞。最終含冤而離世。父親為遼國效忠出力,結果被朝中奸臣所害,弄的我妻離子散,家敗人亡。先人血的教訓還不夠嗎?後來朝廷給我家平反昭雪,叫我接父親的官職,都被我宛然拒絕了,不過父親教導我要孝忠大遼,可是我老了,我自能靠下一輩女兒們完成了。當時我一心想把女兒撫養成人,能給遼國做點貢獻。而只能完成我的三件大事。第一件事報仇,仇人已死,算是罷了。前邊我對你講的兩件大事我必須完成。我這人說一不二。可是我有一件難事,一直困擾著我。”。
耶律世義把藏在心窩的話說了出來,回憶起過去的傷心事,他呈現出一種悵然若失,黯然神傷的神態。
相爺聽對方的口語裡,還有什麼為難之事。忙問:
“叔叔,你有什麼難心事。不管有多大難事。我都能幫助你解決。包在侄兒身上。”
父親見女兒在身旁。便有意把女兒支出去說:
“餘瑾,你去給馬添些草。然後去鄰居家弄包好茶葉。”
女兒應聲而去,她極其靈機。領會爹爹的意圖。
父親見女兒出屋,便語重心長的說:
“我女兒餘瑾年方一十九歲了。這幾年跟隨我四海奔遊,流離失所,我只顧撫養和教育她。忽視她的婚事,沒有機會遇見相當的。誤了女兒的青春。我感覺很對不住孩子。這成為我心中一塊心病。這些年我帶領她四處流浪,我就擔心她,姑娘大了擔風險,住店行宿都不方便。特別是我以後要完成那二件事,就更不能帶她了。這次咱們獵虎相識,真是天賜情緣。我和你初次接觸就感覺你我二人情投意合,你是我一生中見到的唯一一名好人。你的高風亮節的高尚品德和那顆友善仁慈平易近人的心,感動了我。我鬥膽提出;‘我把女兒許配給於你。我知道你一定有多房妻室,如果你不介意,最好給你做個偏室小妾。希望你接納,不要推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