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況危機,我們必須分二路逃,來分散敵兵,。你有武功攜帶白姑和眾姑往東逃,我一人逃進樹林內,把金兵引進樹林裡,我一人來抵擋敵兵。”
黑姑知道靈尼要捨身掩護我們。她們不忍心拋棄靈尼,靈尼著急說:
“你們快走吧!否則我們會全部死在金兵刀下。你們一定聽我的,不然我要拔劍自盡了。”
說著她把寶劍放在自己的脖子上。其他五位尼姑都異口同聲的說:
“我們也一同跟隨靈尼去,我們人多能吸引敵兵追趕我們,把敵兵引進樹林,抵擋敵兵,白姑,黑姑你姐妹二人快逃吧!”
黑姑見此情景,只好帶領姐姐白姑往東方逃。靈尼與五位尼姑向北面樹林逃竄。金兵見多數人逃竄樹林,就象北面樹林方向追去。追殺靈姑帶領的五位尼姑。
黑姑帶領姐姐白姑慌忙個直奔東面方向逃去。
第二天山下的村莊人們來到山城,發現後山城被金兵佔領了,西面林子裡的樹上坐著一具男屍。人們認識此人就是護山神,神鏢黑虎,他安然的死在樹上。有一人上樹,把黑虎的屍體託下來,眾人把護山神黑虎安葬在樹下。村民們又來到北山樹林內,發現有六具尼姑女屍。各個身受刀傷而死。好心的村民把屍體全部就地安葬了。
數月之後,當地人們發現馬家寨後山城的廟宇和王氏家廟,面目全非,不見啦!磚瓦石塊全部用作築成兵站,建起金兵營房。據民間傳說;金滅遼後,馬家寨後山城,幾個世紀,都在荒蕪,一直到了明初,又開始修建寺廟,統稱為馬家寨後寺,後來在清朝乾隆年間是廟上煙火鼎盛時期,視為佛門聖地。後又複名龍泉寺,一直至今。
黑姑帶領姐姐白姑,從山城直往東面象牙山方向逃竄,跑出十裡路。回頭見無人跟蹤追殺,便鬆口氣,見眼前有一座莊子。走進莊子,發現一座烽火臺,這座烽火臺是古代戰爭用於聯系訊號發狼煙的煙臺。每十裡建一座,如要發現軍事情,便在此臺發出狼煙,臺臺相傳,便形成了軍事通訊訊號。此狼煙臺位於莊子中間的一座土臺子上,故名‘大臺’。臺邊有座二間簡陋的土地廟;一間供奉土地神,另一間空閑。白姑姐妹二人就收拾這間空閑屋子,作為零時落腳之地,幾天後,莊裡傳來馬家寨後山城被金軍佔領的訊息,殺死六位尼姑,又把護山神黑虎圍困,死在樹上的噩耗。白姑黑姑得到訊息,悲痛欲絕,跪地對天禱告,給黑虎師傅與靈尼等五姐妹祭祀,燒香跪拜超度靈魂。
此莊子坐落在象牙山角下,遠古時有契丹人、女真人、高句麗人和漢人等遊牧民族以氈帳與茅草房居住在這裡,把此地稱作象牙莊,後來在東漢末年,隋朝初期,高句麗發兵侵佔遼東,不斷擴充套件自己勢力,在遼東各個山頭修建軍事建築,建高句麗山城兵站,各處修建通訊軍事設施,建立烽火臺,因此便把象牙莊改叫‘大臺’,清朝道光年間改叫:“大臺村”一直至今。遼金時期大臺莊只居住二十幾戶人家,多數以打獵放牧為生,只有幾戶渤海人漢人)開荒種田養生。
姐妹二人來到土地廟,受到當地莊民歡迎,都紛紛送來食品,衣物,鍋灶炊具等。她姐妹二人就此簡單的安了家。
姐姐白姑為了隱蔽身世,整天不出廟門,看家做飯。妹妹黑姑依然照常外出化緣,採藥看病做慈善,化緣餬口維持生存。白姑覺得在此處不太隱蔽,時刻會暴露自己。出家人哪能離開廟宇呢?不如找個深山老林僻靜之地,修一座簡易寺廟,來修身養心。黑姑說:
“我們出家人失去廟宇,好似孩子離開父母,無依無靠,無有燒香拜佛之地哪能行。等我四處化緣,極力籌備銀兩,重建寺廟振興佛門。不辜負奶奶他們老一輩的希望。”
黑姑四處看醫行善,她給任何人看命都不收金錢財物。只以化緣為本,她五歲時養父蕭懷忠教她行醫,七歲時跟隨養父上山採藥,制藥。離開養父分別時,蕭懷忠給她二本醫書。叫她自學苦練醫術。經過多年實踐探索,現在她醫術高明,藥到病除。醫治好無數貧民百姓,因為她總是身穿黑色尼姑袍,頭圍青紗頭巾,滿身青色裝束,從不露出自己的面目,人們把她看作是一位深奧神秘的仙姑。百姓稱她黑姑神醫。白姑依然是生來一慣如故,一身白色打扮,面蒙白紗,不出廟門,避人不見。閉門自守,黑姑外出回來給姐姐帶些書籍,文房四寶,又買一把木琴。白姑更多時間看書,寫詩,繪畫,彈琴吟詩。
有一天烽火臺前,來了一位騎著高頭大馬的紳士模樣的人,象是位年輕官員,不到三十歲,容貌英俊,五官端正,氣質宇昂揚,魁梧挺秀。帶有官鳳氣質。他騎著一匹棗紅馬,旁邊還帶來一匹黃彪馬。黑姑上前迎接。那人下馬見禮,那人自報家門說:
“本人國姓蕭,名叫蕭義,字子常,現任鹹州府節度使,家住東京府橫州。家有老母,患了重病,臥床三年不起,四處求藥問醫,仍然沒有治癒,近來病情加重,危在旦夕,耳聞黑姑神醫妙手回春,揚名象牙山一帶,我目名而來,特請神醫救救我母親一命。”
這人說著淚水嘩嘩的流下來了。
黑姑看出他是孝子,聽完蕭義的話,二話沒說,爽快的答應了去給他母親看病。她帶著草藥,騎上蕭義帶來的黃彪馬跟隨蕭義,直奔東京府橫州今法庫葉茂臺)。
黑姑來到蕭義家,蕭義把黑姑領到母親的臥室,黑姑給病人診脈看病。
黑姑一連去了蕭義家三次,給病人服了七付湯藥,蕭義的母親的不治之病症奇怪的痊癒了,蕭義全家非常歡愉喜悅,皆大歡喜。
蕭義的父親曾經在朝廷為官,母親蕭氏五十五歲,只生蕭義一子,蕭義是位孝廉,當地出名的大孝子。母親得了病,他身距百裡之外為鹹州府做官,把母親的病牽掛在心,四處奔波尋醫討藥,三年日日夜夜為母親的病操勞,如今終於請到了神醫黑姑,治癒了母親的病,救活了母親。他要感恩酬謝,拿出百兩白銀賞給黑姑神醫,都被黑姑拒絕了。黑姑對蕭義說:
“我行醫從來不收任何人錢物,當然您也不例外了,您母親的病痊癒,不必酬謝我,您應該感謝佛主的保佑。”
蕭義見黑姑神醫百般拒絕收銀兩。只好把白銀收回。後來他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撥出重金給黑姑修座寺廟,報答佛主的天恩。造福萬民,也圓啦黑姑姐妹二姑建寺院的夢。
黑姑說:“你修建廟宇,鑄造金身,是樂天行道造福萬民之舉,做了件行善積德,大快人心之好事,我自然贊同支援您。我代表佛門感謝您。”
黑姑口中詛咒一聲:“阿彌陀佛”向蕭義深施一禮。告辭蕭義,說:“我馬上回到象牙山,找一處佛聖之地,籌備建廟。”
黑姑回到大臺,便把建廟的好訊息,告訴姐姐白姑。白姑非常興奮,渴望已久的建廟夢想終於實現了。二人喜氣洋洋的來到象牙山腳下選擇地點,尋找了幾天,最終在距離大臺莊東北五裡遠,坐落在象牙山主脈最高峰山腳下,定下建廟地點。
此處山勢陡峻,高聳,矗立。巍峨,雄偉。山谷下有一片開闊地,群山環抱,古松翠柏,蒼勁挺拔,周邊是古木參天,鬱郁蔥蔥。梨杏櫻花。滿山星布。小溪流水潺潺,兩岸楊柳婆姿,草叢翠綠如茵,繁花似錦,吐豔爭妍。正是天堂仙地,可謂佛門聖地。二人決定就在此處修建寺院。
一個月後,蕭義籌備白銀千兩,在附近同州請來多名工瓦匠,破土動工,修建廟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