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世義對赫戈單說:“原來是這樣,難怪你疑惑這二個孩子是一個人,原是雙胞胎,恰巧都被救出來了,又遇見姑娘你這位貴人了,能吃著奶水,把兩個孩子救活,這是天意呀!我代表死去的宰相府全家人,和孩子的父母,向您感謝!”
耶律世義看著奶媽給孩子餵奶,猛然想起一件事,便向赫戈單問:“你爺爺是否叫‘達刺’,你父親叫‘阿裡達’?”
赫戈單驚訝的問:“是呀!您老怎麼知道的呀!”
耶律世義回答說:“幾年前我師徒二人四處尋親,天黑路過你父親帳篷裡投宿,。你父親非常熱情款待了我。家裡確實供奉我妹妹‘王休姑’的牌位,你父親還對我講述王休姑搭救你爺爺奶奶的經過。當你父母知道我就是王休姑的哥哥,叩拜我,他挽留我在他家多住幾天,當時我尋親心急,只住三天。”
赫戈單驚訝的說:“原來您老就是救命恩人王休姑的哥哥。請受小女一拜。”
赫戈單把孩子交給黑虎,給恩人叩拜。耶律世義急忙把奶媽扶起說:“我妹妹救你爺爺奶奶是出家人應該做的。”
赫戈單起來接過孩子繼續餵奶,問道“
您老尊姓大名?”
耶律世義回答說:“我姓國姓叫耶律世義。”
赫戈單說:“您老的妹妹姓王,您為何姓國姓耶律呢?”
耶律世義很羨慕這位奶媽的真誠和執著。她又是兩個孩子的恩人,有必要向她交代自己的真實身世。
耶律世義告訴奶媽赫戈單說:
“我父親是朝廷漢人官員,原名叫;王孝忠,因平息女真叛亂有功,皇上給他加官封爵,賞給他國名叫耶律孝忠,又賞一名契丹宮女為妻。生下我和妹妹,我隨父姓,起名叫耶律世義,父親為了儲存王氏漢姓,妹妹依然姓王給妹妹起名叫;王休姑,她就是救過你爺爺奶奶的那位道姑。我娶妻是契丹女,生了二個女孩,,大女兒七歲時,我父親任鹹州府樞密使,因被朝廷奸臣捏造誣告迫害,被抄家問斬,逃出的妹妹王休姑到五臺山出家當道姑,因此大女兒隨著她姑姑的姓,叫王餘鳳。我帶領小女兒往北逃命。小女兒隨著我的姓氏,叫做耶律餘瑾。大女兒出嫁給林景棠,生個女兒叫林休媛。我的小女餘瑾兒許配給宰相蕭浞蔔,生下一男孩叫蕭天賜。前二十年我的大女兒王餘鳳,便把她女兒林休媛許配給她妹妹的兒子蕭天賜為妻。形成兩姨親,親上加親。去年就生下了這對雙胞胎;孿生姐妹。你懂得了嗎?你懷裡抱的孩子就和救過你爺爺奶奶的王休姑有著血緣關系。”
奶媽赫戈單聽完講述後一切明白清楚了。立刻放下孩子,跪地給耶律世義磕頭說:
“您老的年紀和我爺爺一樣高,我就叫您爺爺吧!您就是我家的救命恩人,我總算見到恩人的親人了,請您接受我代替過世的爺爺奶奶感謝您老。”
耶律世義上前扶起說:“我妹妹是出家人,道家的本分就是慈善擠德,扶難濟貧,救死扶傷。是她應該做的。”
赫戈單懷裡的黑姑。吃飽了,看著奶媽微微發笑,當赫戈單用手駕起黑姑的二隻小臂時,一雙小腳蹬在奶媽的懷裡蹦蹦跳跳,是那麼歡快,乖巧機靈,她吃飽了,她興高得意的在歡跳,他不懂世間有憂愁和傷悲,媽媽的影子是否還在他的腦海裡,誰也無法知道。當耶律世義接過黑姑抱在懷裡的時候,他鐘情的看看這骨血相連的外從孫女,孩子是那麼嬌憨、天真無邪,可憐的孩子呀!此刻他兩眼的淚水象潮水似地流出來,滴在孩子的臉上。哭啼的說:
“孩子!你太小,幼稚天真,不懂你的父母和很多親人離開了你。你一夜間變成了孤兒。”
耶律世義情不自禁的哭啼起來。身邊的奶媽赫戈單和黑虎也在流淚。奶媽赫戈單接過孩子勸解說:
“恩人爺爺!不要悲傷難過,二個孩子救出,是件大好事。有了後人,就能複仇。現在最主要的是,如何把這個孩子養大。”
耶律世義聽了赫戈單的勸說,覺得她說的是理,便止住哭啼。對赫戈單說:
“你說的對,我正犯愁撫養這孩子的事,我們要回老家象牙山,給先人祭祀,守墓,還沒有安家,無固定之居。這孩子又這麼小,帶上千裡之路,即沒有奶水喂她,我二人又不會護理,孩子跟隨我們會受苦受罪的,難以養活。”
耶律世義咳聲嘆氣的面對這個難事。
赫戈單把此事看在眼裡,心想恩人有難,我應挺身而出,大恩此刻不報,還等何時,她義不容辭慷慨的說:“恩人爺爺,如果您相信我,把孩子交給我代養,我保證象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撫養她,我的孩子和這孩子一般大,剛滿一生日,也是女孩,與黑姑的相貌長相很相似,如果官方查問我,我可以隱瞞說;是我生的雙胞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