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浩博想先勸她放棄自殺的年頭,然後在灌輸她現代對男婚女嫁問題的觀念,於是安慰道:“我並不是不接受你,只不過一切太突然這不符合我們山外的規矩。”
夏荷花搖頭表示不知道什麼意思。
黃浩博解釋道:“山外婚姻的觀念和村中不一樣,兩個人要先認識,然後談情說愛,最後才決定結不結婚,全憑個人喜好,不需要聽媒人的?。”
“村長做的媒也能不聽?”
“當然可以不聽。”
“可民女已經被相公看到身體,相公為何不接納民女?”
“我畢竟來自山外,要守山外的規矩,山外早就是一夫一妻制,我在山外已經訂婚,不可再娶妻納妾。村長現在也明白是他弄錯了,所以你回去後絕對不會為難你。”
“民女已經被相公看到身體,相公又沒有接納民女,此刻回去定會遭到父母唾罵,他人嫌棄,還不如一死百了。”
要說服夏荷花不自殺,先要開啟她心結才行,黃浩博說:“誰說我看見你身體了,房屋中這麼黑,我什麼都沒看見。”
“這也不行,村長已將民女許配於相公。相公若是嫌棄需寫休書一封。”
黃浩博哪裡知道休書是什麼書啊,說道:“沒那個必要,明日只需讓村長召集所有村民然後給大家解釋,說他自己弄錯了,取消許配就可以了。”
“真的可以嗎?”
“當然可以。”
夏荷花才15歲,本來就沒想跳崖自殺。只不過受到村中延續的陳舊世俗觀唸的洗腦才認為碰到這種情況應該跳崖。黃浩博此刻在村民心目中是神一樣的人物,十分有威信。一聽黃浩博說不用這樣做夏荷花自然也就相信了,跟著黃浩博一起回到村中。
一路上夏荷花始終走在黃浩博的身後,不敢與他平行而走,黃浩博只能回頭去問夏荷花問題。黃浩博問道:“剛才你去的懸崖是什麼地方?”
夏荷花回答:“懸崖名為忠烈崖,山崖下河水最為湍急,是村中水葬之處。”
“這個村採用的是水葬,難怪沒有見到墳墓。”黃浩博想這也難怪,這群人在這裡生活了300多年,據村長說經歷了20多代人就算平均每一代人都只有250人,那麼需要安葬的人也高達5000。這裡又不能火化,如果每個人死後都要建造一個石頭堆成的墳墓,以村中落後的生産工具根本不可能從山中開採出這麼多石頭來建造墳墓。“水葬是直接將人從山崖上丟下去嗎?”黃浩博隨便問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