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一多說:“10年了,這個塑膠袋受到氧化等原因,已經無法還原到10年前的樣子了。裡面即便有可能進入的傳送艙裡面的液體,這麼多年受到各種化學變化,也很難辨認了。”
“你們拿個袋子研究什麼?”劉嘉好奇地問道。
黃晉安說:“這個一言難盡啊。”
“我不趕時間,你可以慢慢的說。”
黃晉安將這個塑膠袋的由來告訴了劉嘉。
劉嘉說:“我想到一個方法,不知道可以不。”
李一多說:“說來聽聽。”
“塑膠袋是死的,所以即便用它來做時空傳送實驗沒有什麼生命危險。”
“具體怎麼做?”
“我們用時空儀器把塑膠袋送到10年前的時空,那麼它裡面就可能含有10年前時空儀器傳送艙裡面的液體,再將它拿出來化驗到底是什麼水就可以了。”
“目前時空儀器只能是短時間開啟一個空間隧道,讓物體回到某個空間。還不太可能將其他空間的物體傳送到傳送艙內。也不能將物體還原到某個時空下的狀態。”
“這麼說我這個辦法不行囉。”
“這個辦法行不通,但是啟發了我找到了方法。”
“什麼方法?”黃晉安和劉嘉兩人同時發問。
李一多指揮兩人,說:“你們去把以前小傳送艙找出來,代替現在的大傳送艙。然後將這個塑膠袋放進去。黃晉安你還記得被傳送到這裡的準確時間嗎?”
黃晉安說:“這個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是下午3點30分。”
劉嘉說:“是啊,有的事情過了就忘,有的事情終身難忘。”
李一多問道:“年月日?”
“1995年8月7日下午3點30分。”黃晉安對這個時間倒背如流。
“好,我們先用光譜分析器看看這個塑膠袋的光譜,然後將這個塑膠袋在真空的狀態下傳送到1995年8月7日下午3點30分的時空。透過光譜分析儀器看看塑膠袋上增加了什麼元素的光譜,增加的光譜就是水中需要新增的物質。”
“涉及光學的內容,我不太明白,能解釋一下嗎?”
劉嘉不削一顧地說:“這都不懂嗎?每種物質吸收的光的頻率是不同的,用廣譜的光源照射物體後,就可以透過比較透射或反射的光與光源的差異來確定物質成分。舉個簡單的例子,假設說光源赤橙黃綠青藍紫有100個頻率1到100,如鐵元素可吸收頻率為66的光,那麼如果該光線透過某物質後頻率為66的成分被吸收,就可以認為被照射的物質中含有鐵元素。”
黃晉安:“我明白了。”
李一多:“嗯,測量宇宙中遙遠的星體含有什麼元素就是用這種方法。現在就開始安裝光譜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