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家的規矩, 逢年過節兒媳回孃家, 一般都是在節前。
十五過中秋, 喻氏準備十四回孃家, 丈夫和小閨女自然也是一要道的。
八月十四, 天矇矇亮,喻氏就醒了, 她準備做些桂花糕帶回孃家,小閨女說她做的桂花糕很好吃。
桂花糕做好時,滿院子都飄著香味兒,勾足了饞蟲。
“三嬸,你做的桂花糕好香!”施立安跟陣風似的竄進了廚房,眼巴巴的望著灶臺,就差沒流口水。
施立平緊跟著也進來了, 沖著喻氏一個勁的笑。“三嬸你手藝真巧, 這桂花糕聞著比鎮裡鋪子的還要香。”
“想吃就洗漱完後, 自己過來拿, 我多做了些。”喻氏笑著說話,轉身去張羅早飯。
施小小就是這時候跑進來的。“娘。我和爹都說, 今個不用吃早飯, 吃桂花糕就行。”
“我這邊還有包子呢, 雖然不是肉包子。”揚氏接了句。她剛收了三妯娌送來的桂花糕, 也該回點禮的。
“你倆不吃, 那我就不費勁張羅。”喻氏去大嫂那邊拿了三個包子。
揚氏本來想多拿兩個, 她沒同意, 吃不完擱著怪浪費的。
桂花糕各房都送了點,因著是跟二伯孃學的,遂二房的各房也送了點,上面的倆老也送了份。
吃過早飯,都收拾妥當,施豐年領著禮節,帶著媳婦和小閨女往老丈人家去。
喻氏的孃家在大桐村,離蓮花村不太遠,小半個時辰的功夫也就到了。
施家兒孫眾多,陽盛陰衰,一大家子滿當當的,甚是熱鬧。喻家恰恰相反,子嗣有些單薄,喻氏就一個哥哥,中間本來還有個二哥,夏天趁著大人不注意,跑到河裡洗澡,這一去就沒回來。這事對喻家倆老打擊挺大,尤其是喻婆子,一直到現在仍有些鬱郁寡歡。
施豐年一家三口才進村子,就見著站在梧桐樹下的大舅子,手裡拎著條肉,看樣子,是特意等著的。
“哥。”施豐年和大舅子感情好,拿他當哥哥看待,遠遠地就張嘴開了聲。
喻大貴大步往前走著,憨憨地笑。“豐年,妹子。”目光看向站在最中間的小豆丁兒,嘴角都快咧到耳根處了。“小小。”旋即把肉遞給了妹夫,一把將小丫頭抱了起來。
“舅舅!”施小小甜甜地喊著,穩穩的抱住舅舅地脖子,哈哈哈哈的直笑。
喻老頭在屋側的菜田裡忙活,聽見一陣歡話聲,還沒抬起頭臉上先有了笑。聽著聲音,一準是小小那丫頭,有她在,屋裡就別想安靜。“孩他娘,豐年他們過來了。”他朝著廚房的方向說了聲。
在廚房裡張羅的喻婆子,趕緊擱下手裡的活,往門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