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來,軍事小組成員每天堅持不懈進行身體鍛煉和軍事訓練。不用說原本就是運動健將的那幾人,就連一直長得斯斯文文的書生模樣的王詩星,幾個月下來,也逐漸變成了肌肉男。雖然眼鏡一戴,依然文質彬彬的樣子,大家總笑他是未來的儒將。
其他所有同學經過幾個月的鍛煉,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都有所提高。八名在煤場工作的同學,如今每天早上十公裡長跑前往煤場,下午走路回來,他們已經每人走爛了好幾雙鞋。在淝口邑工作的張舒雲和董能,也很自覺的每天早上跑步鍛煉,他們都知道,沒有強健的體魄,很容易被病魔擊倒。在這樣一個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十分惡劣的時代,每個人都有意識地克服人性中的惰性。
四十名從礦工轉崗過來的侍衛,王侯生和聶帥把他們分成八個伍,一伍到淝口邑作為劉伯、張舒雲和董能的侍從,一伍每天保護陳至罡、伍東海等八人一起去煤場,其餘六伍,輪到休假的休假,輪到訓練的訓練,沒有輪休和訓練的,在穿越府內保障大家的安全,根據需要隨時作為侍從跟隨穿越人出門。
晚上值夜,不再全靠穿越人自我保護,每晚由一名同學帶領一伍侍衛在裡坊內巡夜,保障大家的安全。
有了這四十名侍衛保障安全,穿越眾的人力資源一下子得到了釋放,又有葉懷民和唐棠兩名同學去淝口邑跟張舒雲和董能一起研究農業科技。
劉伯的稻田自從漢歷七月公歷8月)插秧之後,一直在帶領佃農們按時除草、灌溉、施肥,經過三個多月的辛勤勞動,到十月終於可以收割。除去二百畝留給張舒雲和董能做試驗田外,四千畝土地收獲了超過一萬六千五百石,平均畝産4.1石合今畝産約384市斤),穿越眾得到八千多石糧食。
更高興的當然是佃農們了,他們以前種一百畝地,秋收分成得到大約一百石糧食。今年第一次跟劉伯種田,大部分人都分到兩百石左右,只有極少數農戶可能因為種種原因低於一百八十石,但也遠遠好於往年。即使年底繳稅之後,仍有一百多石糧食生活。
劉伯告訴那些還沒有達到兩百石收入的佃農不要灰心,我們還要種一季呢。
還要種一季?佃農們以為自己聽錯了,現在肯定不能再種水稻了,種小麥的話……對了,平常這個時候若是種小麥,就會影響明年開春種水稻。但是現在大家明白了,明年開春不用種水稻了,而是到夏天再種。只要現在種下小麥,明年七月之前能夠收獲,就不會耽誤種植水稻。
大家終於明白,劉伯之所以敢肯定大家一年收入能夠翻倍以上,那是因為他有先進的種植技術能夠讓大家一年種植兩季作物,而且還能讓每一季的産量比以前增産將近一倍。這才一季就已經增收了將近一倍,再種一季,今年的收入就等於過去三四年的收入,立刻可以脫貧致富,誰不高興。
有了這一次成功的示範,大家再也不敢懷疑劉伯的技術,凡他叫大家做什麼大家就老老實實認認真真做什麼。以前不太願意聽他吩咐,經常對他的要求不嚴格執行,導致收成不那麼好的農戶,如今真是悔青了腸子。
別的農田裡的稻穀,也是在這個季節收割,但是他們是三月份播種的,而劉伯六月份才育苗。他們不但多花了三個月時間,而且收成僅僅是穿越人的稻田的一半左右。以前經常嘲笑劉伯的農戶們,如今都想著怎樣偷學劉伯的技術。
劉伯帶領佃農們繼續種植小麥,發現周圍農田的農民們都在偷偷學藝,他知道,這種技術光靠偷學是學不到的,包括在家中選種的各種環節,他們連看都看不到。劉伯和季龍等人商量,想要把他的技術全部傳授出去。
季龍等人贊同劉伯的做法。一來,這麼做可以改善穿越眾在底層民眾中的形象,減少社會敵意。其次,如今失地農民太多,而糧食價格太高,很多人沒有錢購買糧食而餓死。如果糧食産量大大提高,可以減少很多死亡。
當然,此時穿越眾還不知道這個時代經常出現大饑荒的主要原因,不在於糧食産量不高,而在於農民受到盤剝過重,抗風險能力太低,因此動不動就破産。加上商業受到抑制而不發達,破産人口無從就業,變成流寇破壞生産。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的糧食産量,有時是糧食吃不完的盛世,有時又是到處饑荒的亂世的原因。當官府輕租薄賦,地主階級盤剝較輕的時代,農民生活無憂,國家就會走向盛世;當官府徵斂無度,地主階級又趁火打劫的時代,就離亂世不遠了。
這時候穿越眾還天真的以為,若是三五年後,整個九江都採用劉伯的農業技術種植,那糧食短缺的局面將會徹底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