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言情小說>全班穿越到三國> 013 怎樣和古人交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013 怎樣和古人交流 (2 / 2)

李雲英找到一個嶄新的,尚未長草,看上去大約只有數月的新墳,看看沒人,把無人機降下來拍了幾張碑文圖片然後升空返回。

王詩星把無人機傳回的圖片放大,墓碑上新刻的漢隸清清楚楚,碑文無非吹噓墓主的生平事跡,王詩星對此毫無興趣,直接在碑文末尾尋找年代資訊,只見碑文末尾落款“中平三年正月癸卯造”。

“有了有了!”王詩星禁不住興奮道,“終於可以確定我們穿越的年代了。”

“哪一年哪一年,”眾人同樣興奮地圍上來問道。

“中平三年。”王詩星叫道。

“啊,我們來到三國了!”好幾個男生驚叫道。

說到“黃巾之亂”,就算理科班的同學也大都知道發生在公元184年。但是,卻不是人人知道184年叫“中平元年”。不過,喜歡各種三國遊戲的男生,大都對“中平”這個年號不陌生。

中平三年,就是公元186年。

嚴格來說,這時候還不是三國,而是漢末。但三國的故事常常從黃巾之亂說起,因此人們常把這個時期劃入三國時期。

“這樣,我們可以宣告我們的祖先原是楚國人,在五百年前的東週末年,也就是我們說的戰國時代避亂出海……”說到這裡,王詩星想了一會兒,突然遲疑道,“可是,這麼編的話要穿幫了。”

“詩詩,還有什麼問題?”朱忻雨問道。眾人也都疑惑的看著他。

王詩星道:“戰國時候通行大篆,我要是到了壽春像剛才那樣用隸書跟人交流,那我們的故事就非改不可。”

“為什麼不能用隸書?”眾人繼續疑惑。

“我學的隸書字帖叫《曹全碑》,正是我們所處的漢末的隸書風格,去年中平二年才剛剛立碑。如果我們祖先在幾百年前的戰國時代出海,在海島上生活了數百年,我們怎麼會懂得寫漢末的隸書?”

“戰國時沒有隸書嗎?”

“隸書在戰國才剛剛萌芽,到東漢才成熟。也就是說,戰國和秦朝時的隸書,跟現在的隸書風格完全不同,差別很大,而且還沒普及呢。”

季龍道:“詩詩說的沒錯。我們在島上生活了數百年,語言文化、服飾裝束、生活習性什麼的都跟大陸完全處在不同的進化道路上,怎麼可能在文字上恰恰跟大陸完全同步?”

“把時間改成西漢時候出海不行嗎?”有同學問道。

季龍道:“西漢年代太近了,很容易考證有沒有這數千人出海。再說,出海一兩百年,風俗習慣和語言文化怎麼可能差異這麼大,我們現在這種樣子,居住海外越久越容易讓人相信。”

“那怎麼辦,不能用隸書交流,大家都沒人學過篆書,我們豈不是沒法跟他們交流了?”

“看來,只能直接用我們日常寫的簡體楷書了。”王詩星若有所思的說道。

“他們能看得懂嗎?”

王詩星道:“應該能看得懂,楷書在漢末萌芽,在魏晉成熟,我們今天所寫的楷書,鼻祖就是三國大書法家鐘繇。楷書和隸書筆法不同,文字結構沒有多大什麼差別,就好像懂楷書的人也基本上能看懂隸書一樣,懂得隸書的人看懂楷書也不會有障礙。”

“既然這個時代楷書已經萌芽,那我們寫楷書不怕穿幫嗎?”

“不用怕,一來楷書在這個時代才剛剛萌芽,還沒普及,而我們比他們更加成熟;二來我們用硬筆寫的楷書跟這個時代用毛筆寫的楷書,在筆法和形體上也有很大區別,三呢,我們用簡體字來寫,跟他們的文字也有不少區別。只不過部分簡體字古人認讀會有些困難,但也不用擔心,很多簡化字在漢代草書中就有雛形了,其他少數看不懂的,只要聯絡上下文,大都能夠猜出來是什麼字,就好像不會寫繁體字的人,也可以大概看懂繁體字書籍。”

王嬈問道:“如果不會寫文言,寫現代白話文他們看得懂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