瞳火大約二十七八,眼睛凸出,異常明亮,日後會成為民間經濟學家,他直接伸出手和楊子建緊緊相握道:“你就是楊子建,我們可是神交已久了!有志不在年高,少年當自強。你寫的文化散文非常精彩,幫助僑報擴大了在海外的影響力!”
楊子建握緊他的手道:“是我該謝您,已經有一位臺胞和南塘鎮聯系,要捐建一座電影院。”
瞳火哈哈笑道:“什麼捐建電影院?這事我可是非常清楚的,人家是為了信仰,要保住媽祖的廟宇,不得不給南塘人蓋個新電影院,好讓天後宮騰出來放上神像。”
楊子建只好跟著嘿嘿幹笑。
瞳火是一個直接爽快的人,他對楊子建很欣賞,建議道:“你在日報、青年報已經開了專欄,不過,我看你的作品一直非常穩定,如果你需要一個面對海外的小平臺,可以在我這裡開個專欄。”
崔老師連忙反對道:“楊子建還是高中生,開三個專欄,恐怕會影響他的學習。”
瞳火解釋道:“僑報發行量非常低,現在不到一千份,與其它報刊幾乎沒有重疊,因此,子建可以把投到南劍市外的作品,放在僑報再發表一次,我這裡對一稿多投並不計較。從某種意義上,僑報相當於一個橋梁,可以把子建的散文小說推薦到海外。像這一次,寶島的《聯合文學》就轉載了楊子建的《天後宮與電影院》和《臨水宮遐想》兩篇,僑報也算起到一點促進作用。”
楊子建連忙回應道:“我願意,非常感謝!”
至於專欄名稱,瞳火還沒想好,楊子建更是隨便了。
之後,崔老師又把楊子建介紹了晚報、建材報、電視報、環境報、稅務報等十幾個編輯,楊子建恭恭敬敬地寒暄道謝,並把他們的辦公室電話、尋呼機和家庭電話給認真地抄錄下來。
這些編輯大多對楊子建只是禮貌性的熱情,畢竟楊子建也就是在市裡有些名氣,後起之秀,沒什麼後臺,還得看他們的臉色。
但也有編輯非常傲慢,特別是晚報的副刊編輯昌晟,三十歲的眼鏡男,高高在上,非常冷傲地對楊子建的作品進行挑刺,這也不行,那也不行,認為他的作品與時代脫節,離生活太遠,完全沒有前途,特別對傳統儒學不屑一顧。
偏偏楊子建是小子輩,還不能反駁,只有忍氣吞生。
崔老師倒是和昌晟聊得非常投機,大概他們都是現代主義詩人的緣故吧。
之後,楊子建又接受了稅務報、電視報兩個編輯的冷言冷語。忍受完後,他就把所有編輯熟悉了一遍,完成了今天的任務,立即離開這個小報編輯圈子。
時間早就過了兩點,但主席臺上仍空無一人,會議室前後掛著“歡迎省文聯領導蒞臨南劍市採風指導”、“慶祝金秋尋根文學座談會勝利召開”之類的橫幅。
市文聯領導,編輯和作家代表仍在內部招待室喝茶會談。楊子建沒見到日報的言叢和簫鼓,以及青年報的楚女,他們大概留在裡面負責接待吧。
馬秋遠也不在會議室,根據藍雪的“情報”,他已經被賈桂爺爺當成重要苗子培養了。說起來,賈桂爺爺一生就是以兒童散文和散文詩出名的,馬秋遠善長描寫自然和市井的兒童情趣,比較合他胃口,提攜一下“接班人”也無可厚非。
只是讓楊子建有些尷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