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子建翻了一遍校對稿,三十篇散文、南塘鎮採風作品十一件,校園小品九件,另外就是各類讀後感、記敘文、抒情散文十件,另有十首詩歌,詩歌其實只佔一頁多點,不到十分之一,這是因為楊子建故意採用行數少的詩歌,並刪了不少字。
封面的指導老師兩名:林可純和崔攸,主編兩名:楊子建和汪豔,責編五名,通訊組的張怡敏、錢麗、林逸、孟雲等五人,其餘社員都是編委——符合學校的作風,人人都是文學社的小幹部。
“編者按”是楊子建寫的,非常“雞湯”,相信無論是老師還是校友讀了都要掉眼淚,就是學生讀了,對學校的“熱愛值”也會瞬間增加10個百分點。
完成社刊的最後審核,大家浩浩蕩蕩地“護送”著稿件和排版紙,交給了校辦小印刷廠的編排室。
下午,第一節是地理課。
叮鈴鈴——
校長辦劉主任、語文組組長莊老師突然沖進來。
劉主任手上拿著一疊厚厚的報紙,面色欣喜道:“楊子建,你出來一下!”
杜老師後腳走進了教室,見他們幹擾自己上課,立即不悅地指責道:“有什麼事難道不能下課再說嗎,我還要上課呢,劉主任,你是不是坐辦公室太清閑了?”
劉主任知道杜老師正處於更年期,一向牙尖嘴利,他今天心情好,不與她計較。
楊子建看了一下杜老師,見她點頭同意,便推開凳子,走出教室門口,他有些不解,現在他發表文章不是很正常嗎,有什麼好大驚小怪的?
莊老師攤開報紙,激動得有些喘氣道:“今天,《閩省日報》副刊‘武夷山下’,刊登了你的作品《虎川觀日出》,上面作者寫著‘南劍市楊子建’,這是你寫的吧?你在文章描寫日出時,採用了非常精彩的對比手法,把虎川風景區的日出和南劍一中的日出進行了一番比較,其實是把我們一中美麗的校園環境間接地宣傳了出來……不過,省報的編輯好像把你當成老師了,哈哈哈……”
“《閩省日報》,這可是省級第一報刊啊!”楊子建接過報刊,聞著報紙的油香味,看著自己的文章,他不禁心潮澎湃,鮮血沸騰。《虎川觀日出》是前世楊子建最好的作品之一,原本有五千字,立意雋永,句子優美生動,富有創意,經過自己大刀闊斧刪改後,只剩三千字後,卻呈現出一種經典的味道,好像在原石中開採出和田美玉一般,讓人眼前一亮,讀之口角噙香。
這篇作品發表,這意味著楊子建的名氣開始沖出南劍市,走向八閩大地了,加上今年十月份在《散文天地》發表的《放學風景線》,這意味著,他的作品,已經被省級刊物正式接受了!
省級作家協會,已經向他招手。
第一卷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