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常感謝老師。”楊子建微躬道,其實他更想要校長辦的那臺四通打字機,但想想那打字機用的是老式拼音輸入法,對他這種n、不分的人來說,這簡直就是一種折磨,還不如手寫,而且這時代手寫稿件對編輯也是一種尊重。
林老師大概看了幾頁,裡面的文字內容平淡質樸,深入淺出,娓娓道來,如話家常。他點頭認可,正要往深看時,上課鈴聲響了,他把稿件夾進教案本子裡,走上講臺。
“上課。”
“起立!”
“同學們好!”
“老師好!”
“請坐!現在翻到課本第40頁,今天講第一單元的閱讀訓練和寫作訓練……”
上課時光飛速而過,轉眼第二節下課了,然後門衛處就開始送來最新的報刊和信件。
“楊子建,你的信件!”秦師傅喊道。
楊子建沖到門口,接過二十多封信件,大多是“求筆友”的陌生來信,同時還有四筆彙款單,分別稅務報、僑報、建材報和電視報的,總計有八十一塊大洋——這個時代,一中老師的工資,一個月也才三百多塊。
只是他現在沒有身份證,去郵局取款,必須蓋上學校的印章,有點小麻煩。
同時還有三家報社寄來的牛皮紙樣報信封,這說明又有三件作品發表了。
“快拿出來看看。”林逸羨慕地叫道。
錢麗坐在後桌,也探頭好奇道:“又是什麼佳作,讓我們拜讀一下?”
在同桌、後桌的催促下,楊子建撕開信封口,取出樣報,一份是青年報楚女編輯刊發的散文詩《塘溪四季風》四首,一份是南劍僑報刊發的《臨水宮遐想》,還有一份是南劍建材報發表的《五百米浮橋,三百年春秋》,都是寫家鄉的文化散文。
看來這些報社編輯也挺喜歡這種風格的作品。
林老師走過來,問了一下報紙的日期,就帶著《燃犀奇談》系列中的兩篇小說稿件離開了。
這時汪灩也被吸引來,和錢麗、林逸一起閱讀報上發表的文章。
操場方向響起了課間廣播操前的進場音樂,以及值班老師在廣播上大聲督促的聲音,班上的同學紛紛朝操場走去,楊子建也急忙催了汪灩他們一下,把樣報收回來,直接塞到抽屜,然後和林逸小跑著沖向教室門口。
但是,班主任李老師和另一位老師將楊子建給叫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