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正義擊敗邪惡,殘忍的真相,真實的殘酷赤裸裸地擺在了觀眾面前。
……
看看電影裡面那些特權階層醜陋的嘴臉,男盜女娼,肆意妄為,用權和錢買通法官和律師還有受害人家屬,他們作惡多端卻獲得緩刑釋放。
這是多麼可悲的結果。
如果這是結果,那麼當包十一站在鐵軌上,他弟弟曾經死去的地方的時候,全場的觀眾都發抖了。
真的發抖了!
一個個都捂著嘴巴,哭泣,內心在吶喊,很想要攔住那個少年。
……
不同於法庭上的眼淚,那個不自信,還想著拿本子,想要向妍豆學習的包十一,又或者說是民秀。
雨嘩嘩地下著,沖刷著一切,包十一就那樣望著那個人的背影。
看著包十一的眼神,那是最後的絕望,也是最後的沉默,最後的無聲吶喊。
在熔爐中開始沸騰,開始絕望,讓現場所有人都感受到了窒息。
那目光彷彿是落在他們身上,不停地拷問著他們,直視那道目光,直視那道殘忍的真實。
……
包十一也和那道目光接觸,目光相遇,彷彿對視一般。
民秀望著包十一,包十一望著民秀。
包十一忽然知道明白了當初曾勝導演和他說的那句話,演員的意義就是要將角色演活,演好,民秀不是一個名字,在那個名字背後是一個活生生的人。
民秀的絕望,民秀的痛苦,還有民秀的故事,應該被人知道,現在包十一看著熒幕裡面的自己,不知為何內心忽然有一種沖動,無法言明的沖動,他要演活其他的角色,因為他們所經歷的,所承受的一切都需要被人知道。
這是演員的意義,包十一從未感受到,強烈的真實感。
那個站在雨中的少年,不是他,而是民秀。
……
最後的結果是,民秀和那位林保賢老師同歸於盡。
又是火車的鳴笛聲,那一聲尖銳刺耳的鳴笛聲,如同電影開頭的時候,那一聲刺耳尖銳的鳴笛聲,火車過去,就是這樣的開始,然後再這樣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