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的産量比玉米更驚人,而且,番薯比玉米更好伺候,番薯在掐藤種下之後,施一次肥,其他的時候基本上就不管了,番薯的葉子可以吃,也可以為主,番薯的味道也非常的美味……而且好存放,就算是存放上一兩年都沒事……
番薯和玉米,讓北地的百姓翻騰鼓舞。
寧溫懸了半年的心終於放下來了……當初可以冒著很大的風險讓北地百姓種子玉米和番薯的,如果玉米和番薯沒有收成,那百姓們半年的努力和期待都白費了,還浪費了土地……北地的情況本來就糟糕,如果玉米番薯沒有收成,北地肯定會亂起來……
還好……還好……
還好玉米和番薯的收成都很好。
玉米和番薯的收成好,一傳十,十傳百,很快,就傳遍了整個大楚……大楚皇帝知道了玉米和番薯收成好的事情,很感興趣,也很激動,皇帝再昏庸無能也知道産量高的農作物對一個國家來說有多麼重要。
這個時代,生産力低下,百姓佔全國人口的百分之七八十,百姓能吃飽,手裡有餘糧,一個國家的生活水平經濟水平就會上去,做皇帝的,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百姓安居樂業,這樣國家穩定,皇位也才更穩定。
寧王知道,這種事情是不可能瞞下去的,所以在玉米番薯豐收之後就給大楚皇帝寫了摺子上去……
大楚皇帝知道這件事情之後很高興,又寫了聖旨去詢問了具體的情況,寧時沒有隱瞞,把古青煙找回種子的事情告訴了寧王,寧王想了想,最後還是把功勞算在了寧時和古青煙頭上。
大楚皇帝根本就不知道古青煙是誰,在朝堂上詢問,才知道原來是被抄家的古家三小姐。大楚皇帝依稀想起來,好像在過年這些宴會的時候好像見過……
大楚皇帝下了令,讓寧時帶著古青煙過年的時候進京拜賀,他要詢問番薯和玉米的具體事情……
現在已經是九月了。
寧時進京拜賀,肯定還要準備東西禮物等等,不可能走的很快,古青煙他們從京城到古家村走了差不多一個多月,當然,他們的馬不是好馬,而且一路上沒有銀子走的比較辛苦,所以耽誤了一些時間,寧時帶著賀禮進京,怎麼著也要走二十天,稍微走慢一點就是一個月。路上要走一個月,還不能在過年的時候剛剛好進京,再怎麼也得提前十天半個月的,不然,趕在過年那一天進京,對皇帝太不尊重了……
按照時間算,他們最遲在十月中旬的時候就要出發……
現在九月,還有一個多月的時間。
……
古青煙自從秋收的時候就一直住在古家村,古家村今年種了二十幾萬畝地,不過玉米番薯只種了幾百畝,其他的都種的小麥,北地並不適合種稻穀。
小麥的産量雖然不高,一畝地大概在一百斤到一百五十斤之間,但地多,二十萬畝,産了三千萬斤糧食。古家的人口經過擴充套件,現在已經七千左右,一個人一天吃三斤糧食,三千萬斤可以吃三年多。
加上這些日子陸陸續續買進來的糧食,古家的存糧有五千萬斤了。
五千萬斤,聽著是挺多的,是普通百姓根本就不敢想象的數字,但是……對於古青煙來說,還是太少了。
大楚現在的軍隊所有加起來,有一百多萬,她以後,不說多少,至少得組建一隻三十萬左右的軍隊,才有起義的資本,三十萬人,一人一天吃三斤,一天就要消耗近百萬斤糧食,五千萬斤也只夠吃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