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笙隨季寥的性子,博覽百家,所以深諳佛理,她知道建木為通天之樹,曾經是聯絡天人兩界的通道,而婆羅雙樹又叫沙羅雙樹,曾經釋迦牟尼於世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一枯一榮,稱之為“四枯四榮”,這些雙樹都是婆羅雙樹。
她問道:“不知真仙是為哪方雙樹?”
少年道士道:“東方。”
原來據佛經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常’,南方雙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淨與無淨’。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相:常、樂、我、淨;枯萎凋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淨。如來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少年道士為東方雙樹,便是常與無常。
“常”為本相,“無常”為世相,少年道士的厲害便可窺見一斑。
因為太乙救苦天尊曾經也深諳此道。
少年道士既然為建木,便和青帝有牽連,憑太乙救苦天尊和青帝說不清道不明的關係,少年道士得窺太乙無常之妙,怕也是順理成章的。
她縱然在祖師座下修行過,面對這種人物,亦難有勝算。
只是這盞燈,斷斷不可與他。
她道:“真仙既然知常與無常,便該知道有些事勉強不來的。”
少年道士微笑道:“且不說我非要勉強,而且此燈曾是青帝所有,被用來照亮黃泉路,怎麼說,我和它也是有緣法的。”
季笙道:“緣法總有盡時。”
少年道士淡淡一笑,說道:“總得試一試才知道。”
他探出一爪,堵住季笙所有的退路。
季笙身化清風,徐徐而動。
這清風徐來被她使出,已經登峰造極,甚至還有神之又神的變化在裡面。
少年道士似有預料,朗然道:“道由白雲盡,春與青溪長。”
一團白雲將清風圈住,然後一條青溪出現,和煦春日,使清風生出暖意,從而變得慵懶無力。
這是仙家鬥法,在意不在力。
昔年清源妙道真君和齊天大聖鬥法,一個做麻雀,另一個便為餓鷹,總之一變要被另一變剋制。
非是要鬥力,而是要在法意上剋制對方,如此既顯得能耐,又打擊到對方根本。
否則仙家自身之力綿綿以外,還有天地之力可借,若學凡夫俗子角力,也不知道要幾時才能收場。
季笙暗自凜然,乾脆就著這股暖意化作熊熊道火。
正是精氣神三花凝聚的三昧真火,無物不焚。
少年道士一笑,白雲盡散,青溪升騰,有三光冒出,正是三光神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