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員奇怪道:“了悸講師,為何要湊成二十四個人?”
季寥指著祝義才道:“你來回答。”
祝義才才思敏捷,不假思索便道:“聖人云‘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五六和六七加起來,正好二十四,聖人這段話描述的是聖王之治,如此時代自然人人如龍,皆是賢者,這是了悸講師對我們寄託厚望,希望我們都成為賢者。”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他家學淵源,什麼假大空的套話張口就來。
其他人聽後,亦不得不佩服,有人說祝義才是江州府第一才子,這不是沒有道理的。
這時外面出現敲門聲。
眾人望過去,卻是一個瘦削的少年人。
“對不起,我來晚了。”
“進來吧。”季寥淡淡道。
少年人一抬頭,正好看見季寥,不由露出驚訝之色。
原來他是聶小娘子。
季寥並不驚訝,他早就發現聶小娘子到來了。心想聶縣令倒也厲害,居然能把自家女兒都塞進學宮。
不過他也不特別奇怪,此事並非首例,因為女子要參加科考自然很難,甚至不可能,畢竟鄉試和會試都十分嚴格,甚至有修士監察。但進入學宮,只要能得學正默許,便可以扮成男裝進來。畢竟進學宮名義上需要學籍,但實際上能操作的餘地很多。
聽說京城裡許多貴女在嫁人前,便有不少進入學宮學習。所謂制度、法理,在權勢和力量面前,並沒有那麼堅固。
此事估計是主持和聶縣令商量的結果,不過看聶小娘子的驚訝之色,怕是她自己是矇在鼓裡的。
季寥指著呆立的聶小娘子道:“這位同學,你自己找位置坐下。”
聶小娘子反應過來,找了一個僻靜的角落。但一眾人都向她鼓起掌,她還不明其意,一頭霧水。
原來聶小娘子一來,正好湊齊二十四人,其他人自然很高興,說明這是個好兆頭。
子不語怪力亂神,但讀書人多多少少還是會信氣運之說。
季寥道:“現在,我們正式開始上課。若說佛法,諸位覺得,哪一本佛經最具有代表性?”
陳原舉手道:“自是《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季寥問道:“為何是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