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啟泰帝在前,昭文太子在後,回到寢宮時,啟泰帝使了個眼色,令無關人等退出房間,只留下是心腹的兩名太監。木桌上,擺放著兩盞熱氣騰騰的綠茶,啟泰帝端著其中一盞,潤了潤喉。
“如何,昭文,你有什麼想法?”在御花園內,啟泰帝全程充當旁觀者的角色,但越是保持旁觀的立場,越能清楚地發現昭文太子態度的轉變,“若是,在這三人裡,立一太子妃,你可願意?”
“兒臣自是謹遵父皇之命,不敢有任何反對。”昭文太子微微低頭,保持拱手的姿勢,向啟泰帝闡述中立的立場。“但有一事,還望父皇明鑑。兒臣自是以父皇與母后為驕傲,故,兒臣也只願有一人。”
知子莫若父,同樣,知父莫若子。昭文太子最擔心的,莫過於啟泰帝令他同時將三人納入太子府。但眼下,啟泰帝的心思,似乎是越來越明顯。
“也罷,你若不願意,朕不強求。”當昭文太子搬出皇后的名義時,啟泰帝不得不退讓一步,以示對皇后的尊重。“不過,太子妃的人選,還是得有。朕不勉強你,但你,得給朕一個明確的想法。”
“兒臣以為,芳華姑娘才貌雙全,秀外慧中,是太子妃的不二人選。”第一次接觸,能給昭文太子留下深刻印象的舉動,並不多。但芳華能主動替嘉怡準備禮物,確實打動昭文太子,令他甚為感動。
但,這並不是唯一因素。太子成親,從來靠的不會是感情,而是政治利益。故而,昭文太子還能拿出別的理由,說服啟泰帝,“此外,滄州池家,乃有可以重用的地方,其核心位置,非崔家與甄家可比。”
“哦?為何?朕想聽聽你的看法。”啟泰帝低頭,在飲茶的同時,卻集中全部的注意力,等待昭文太子的答案。不得不承認,有四年監國的磨練,昭文太子的心思越發縝密,是時候,讓他自己做主。
“天下安穩,在於民心。但天下富饒,卻在於商人。父皇,如今天下最有名的人,並非是什麼達官顯貴,而是周長青。為何?全在於他有足夠的資產,是百姓們羨慕的物件。”昭文太子淡淡地開口,卻直指問題核心。
啟泰帝並未打斷昭文太子的言語,只遞出眼神,示意他繼續。
“如果,我們能拉攏滄州池家,令其將京城商業,乃至全天下的商道,發揚光大。那充實國庫,便不再是紙上談兵的美夢。更何況,國庫有錢,我們才能備足兵馬,與蠻族展開曠日持久的戰爭。”
這些理由,在昭文太子心間翻滾多時,甚至,早在他得知芳華成了太子妃的備選答案前,便已有了主意。故而,當他向啟泰帝闡述理由時,並無任何猶豫之處。判斷準確的他,幾乎不給啟泰帝反駁的漏洞。
“那麼,依你之見,此事便這麼定下嗎?”啟泰帝揚眉,在看向昭文太子的同時,也似乎想要看穿他的內心。犀利的眼神,落在他的胸口處,“昭文,難道,你沒有其他話,想要對朕說的嗎?”
是嘉怡,橫在啟泰帝與昭文太子之間。
“沒有了,父皇,兒臣想要說的便是這些。”昭文太子愣了愣,當他明白啟泰帝的潛臺詞後,卻下意識地搖了搖頭。對於嘉怡,他已然做出選擇,那便是將她埋在心裡的最深處,任誰,也無法撼動這般存在。
“那麼,朕便下令,立芳華姑娘為太子妃,具體的成婚典禮,朕會交由禮部處理。”啟泰帝懶洋洋地打了個哈欠,起身,向寢宮深處的大床走去。只是,在即將接觸到大床的一刻,他卻突然轉身,看向昭文太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