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種方法講述的培育過程十分漫長,需要從一個人出生開始就有嚴格規劃,甚至是他的衣食住行都很有講究。
周佚猜到馬志航或許便是被人以這種方法所培養出來的,但這個方法對周佚自己來說,卻並不適用。
然而這玉簡上記載的第二種方法,卻彷彿又是為周佚量身定做的一般。
第二種方法是這樣寫的:
若以五行論天地,則萬物盡在其中。乃至天地靈氣,都有五屬之別。鐵石之氣屬金;草樹之氣屬木;江海之氣屬水;日月之氣屬火;大地之氣屬土。
五氣共演天地,各不相同,卻又互生關聯。
經前賢辯證,得五行相生之論,論曰: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金,此是為一迴圈也!
本法需尋一五行單一修士,以其初始靈力為根本,化生另外四行,以達五行共生。
待五行俱存之後,則天地靈氣莫不盡其用,若以一迴圈為一周天,則迴圈不滅,周天不止,五行生生不息也。
便是在看到這段文字後,周佚才做出立馬將之收入儲物袋的舉動。
他知道自己便是這第二種方法上,所說的五行單一之人。而這方法開頭所說的天地靈氣以五屬劃分,他也感到深以為然。
因為這段日子以來,他在寒潭以外的地方也曾呼吸吐納過。
但他發現,只要離開了寒潭,自己吸收天地靈氣的效率便會大打折扣。
現在看來,並不是寒潭的原因,而是水的緣故。
這天地間的水靈氣,無不是鬱結在水源處,這便是對靈氣五分理論最好的佐證!
周佚又再聯想到內門五峰的格局佈置,對這劃分理論便更加認同了。
而達到五形平衡只是這功法的手段,其最終的目的,是讓五行靈力在修士體內自主衍生,從而達到對天地靈氣的完美吸收。
這樣想來,假若天地靈氣無論何屬,都能被一個人充分吸收,那這個人的修行速度將遠超他人。
這真是一門絕世奇法!難怪馬志航會以命相托!
至此,周佚也猜到馬志航所說的他們,絕不會是李銘三人。
能根據馬志航身體的五行反應,得出其可能身懷異寶的猜想,可能連黃胖子都不夠格,這個人很可能就是他的父親:木峰長老黃慶豐!
想到這裡,周佚不禁又在心中祈禱:
馬志航,你可千萬別死了,我可真沒把握能為你報仇。
周佚正思慮間,忽聽“嘩啦啦”一聲水響,原來是流氓龜冒了上來。
“小子,你今天怎麼不下去修煉了,莫非懈怠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