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那些家書的信封裡面還藏著更多的內容。
在被流放的時候, 洛丞相雖然不能帶走一枚銅錢, 可他卻還是趁著看管的人員不注意的時候將幾張紙放進了貼身的衣物裡。那幾張紙在旁人眼中或許一點也不值錢,可是在洛丞相的眼裡卻是無價之寶。
紀錄片中,一個研究人員小心翼翼的從信封中取出了一張被折成小片的紙來。這一刻,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等待著謎底的揭曉。
煜兮小的時候除了音樂以外接觸最多的便是昇朝時最有名的詩詞之學, 其實洛丞相一直都知道, 自己的兒子在這方面堪稱天才。但是為了不受到皇帝的猜忌, 洛氏一直沒有對外公佈過大公子當年的作品。
這張紙上是一首長詩。
因為時間過於久遠的緣故,紙張儲存的雖然不錯但是上面的古體字卻沒有幾個人認識。正在螢幕上緩緩出現現代字型的時候, 坐在下方的煜兮和厲琸清卻已經讀完了全詩。
煜兮沒有想到, 父親居然將自己少年時候寫的東西留了下來, 甚至帶到了北境去。
……
長詩在昇朝前中期其實並不怎麼流行,那個時候也沒有教習長詩的名師。但盡管如此,這洋洋灑灑的二百餘字卻半點也不顯得稚嫩反倒極其華麗。這首詩既像是一幅筆觸細膩的長卷, 又像是仙樂流淌。
全篇為第一視角描寫而成,講述的是一件夢遊神境的故事, 看完之後只叫人對始終描寫的幻境心馳神往。
隨著現代字型的一句一句出現,現場則同時響起了一陣又一陣的贊嘆之聲、
如果說這首詩是某一個雲遊老道所寫的話觀眾們都會為此而驚嘆,更別說詩句最後明晃晃的落款“洛知煜”了。
等到這首詩展示完畢後,記錄片最後一集的大半也播放完畢。在廣告時間, 大多數觀眾甚至放棄了出去活動,而是留在了座位上繼續激動的討論著方才的長詩。
厲琸清看了一眼煜兮然後問慢慢說道:“這首詩居然是仙尊大人小的時候寫成的……”顯然他也非常吃驚。
聞言煜兮則嘆了一口氣說:“小的時候父親對我的讀書並沒有多大的要求,所以在閑時我常會看些當時流行的志怪小說。”大概是時間太久遠,且煜兮當年也沒有重視這件事的緣故, 他回憶了半天才繼續說:“這首詩源於當時的一個夢,而那場夢大概就是我在看了志怪小說之後所做的。”
厲琸清用手撐著腦袋專注的看著煜兮,而仙尊大人則笑了一下繼續慢慢的說:“或許就是那首詩的緣故,父親一直都覺得我很有‘仙緣’。所以……才能夠在靈根沒有測明的時候就讓我跟著無上觀的人走。”
紀錄片最後一集的大半已經結束,後半段繼續展示了一下洛知煜那些被父親帶到北境的作品便開始總結起了洛氏還有昇朝這浪漫又殘忍的百年歷史……此刻《日升之朝》中所有出現過的人物畫像全部被按照時間的順序映在了ed螢幕上。而在洛丞相的畫像慢慢消失後,“洛知煜”三個字則在最後出現了螢幕的正中央,然後又化作煙霧消失在了所有人的眼前。
用一個神秘的名字結束這段故事,也算是洛氏的浪漫結局。
當再次聽到紀錄片熟悉的bg之後,觀眾只覺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湧上了心頭。
a國國家電視臺的紀錄片製作功底深厚,《日升之朝》這部紀錄片的絕對不能算短且內容及其豐富。可是當它結束的時候,觀眾們依舊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
放映結束後,程老又一次的走上了舞臺,這一回迎接他的是無比熱烈的掌聲,幾分鐘之後會場才重新安靜下來。接下來的時間裡,程老繼續回答了現場觀眾的問題。因為剛播放完最後一集的緣故,所有的問題全部集中在這一集的內容上。
一個身穿淺藍色毛衣的觀眾站了起來,他向程老問道:“程教授您好,我想問一下您。我們從剛才展示出來的信紙畫面能夠看出它們儲存的很好,而這些紙質物品在地下埋了這麼多年,請問它是怎樣做到高質量的防腐的?”
程老將話筒拿起來後沉默了一會才說:“感謝你的問題。我們之前有將信紙送去做過專業測試。從結果來看,紙張應當是早年便做過了一包含有防治腐敗的特殊處理。由於北境沒有這樣的條件,所以做特殊處理的時間應該是在流放治之前……這很有可能是洛氏的專有技藝。不過因為當年的紙質材料只儲存了這些的緣故,我們暫時無法說清楚具體是怎麼的處理。”
……
不知道觀眾是否相信了程老的解釋,可煜兮自己是知道的,在第一回和厲琸清回家的時候,他便將一枚從無上觀折下來的靈木枝雕成的小配件送給了父親。那段靈木枝製品看起來非常普通,故而也就沒有被收走而是跟著洛丞相一道到了北境。
盡管木枝上的靈氣不多,但是足夠被沾染上的紙張完整的儲存上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