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彿連桌上沉默的紅燭,都開始透出深深的詭異。
為什麼會有這種信,惡作劇嗎?江瑜緊皺眉頭,從這封信上,明顯讀到了兩點不同尋常。首先,這封信是寫給鬼的。其次,年代是清朝。
寄信人是個孩子,亂言鬼神也正常。但是信中所說的八旗子弟,那不就是清朝嗎?那東三省總督錫良,好像確實有這麼個人……但這也說明不了什麼。最重要的是,這種信,簡直聞所未聞。
不過雖然內容很陌生,但是這種寫信給鬼神,請鬼神出來作證或者幫忙之類的招數,有點像電影中的請神遊戲,難道清朝就有了這種招神風俗?
也對,清朝比現代更加迷信,那時的社會上肯定流傳不少招鬼請神的迷信風俗,當然要比現代更詭異,說不定鬼片就是由此取材而來的。這麼想,江瑜鬆了一口氣,鬼片也是要考據的,自然是借鑒了古代人的風俗習慣。
那麼這些信,是怎麼來的?是店主閑的無聊寫的?
他拿過好幾封信作對比,封面的筆跡,有的認真,有的潦草,從隸書到行楷,從繁體到簡體,彷彿寫字的年代,都是不一樣的。
一個人不可能會寫這麼多的,這裡大大小小,林林總總,總共有上萬封信不止。
他摸著這封信,這個不想告訴他名字的孩子,不僅名字性別,生辰八字都交代在了信封裡,並且連‘被鬼神附體’這種後果,都拐彎抹角的告訴了他,當真是一把坑自己的好手。
到底是什麼人寫的?煞費苦心的寫這麼多,一定有目的。
他當然不會把鬼話當真,不過如果是惡作劇,這一堆書信,也實在是嘔心瀝血了。紅燭光線微弱,他走在信架前,手指撫摸著這些塵封已久的信封,忽然靈光乍現。
難道……這些都是小說的靈感?安靜的屋內,作者以書信的方式,像不同的人徵收寫作素材,以備日後寫作之用?
他在一排排信架前走過,越發肯定自己的猜想。雖然很荒唐,但一定是這樣沒錯。
這裡信架的排列方式,從春秋戰國,唐宋元明清,到民國現代,幾乎每個朝代的人物,都是按歷史順序排列在木架裡,而不是以寫信順序。
這是一個相當有力的證據。
真正的書信都是以寄信的時間順序來擺放的,但這些是按歷史空間順序擺放的。這樣擺放只有一個好處,那就是需要翻找的時候,能很清楚的知道位置。
雖然現在網路文壇上大神雲集,但是這麼用心的人還是少數吧?
不過……他又想起了一件事。
如果是小說素材,為什麼要讓人回信呢?沒有人會回信的吧?回信了也會被嘲笑的吧?就算是開玩笑回了信,又怎麼寄回去呢?退一萬步說,我就是要寄信回去,難道真要寫自己的生辰八字?
至少江瑜是不知道自己生辰八字的。
據說偏遠貧窮地區還殘留著許多迷信舊俗,富貴家族也多數都有供奉的神佛,可惜江瑜出生在普通的工産階級,貧富都不著邊,他們這個階層的人,對封建迷信的態度,向來是跟著社會大流走的。
小年祭灶,十五祭財,約定俗稱。萬一哪天社會風氣變了,小年祭財,十五祭灶了,那他們就只能跟著變了。反正他們不迷信封建,他們只迷信社會風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