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一改的劇本,在不幹涉已有劇情的情況下,就將江潯陽所做的惡事全都轉變成了另外一種性質,讓這個角色人設變得更豐滿更有層次。那些已經拍完的鏡頭也如他而言,不會浪費任何一條。
可以這麼說,只要劉向東不像蔣堯透露,蔣堯糊裡糊塗地拍完全部戲份,也不會發覺男二的劇情在悄然之間就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
而劇情裡有些實在沒辦法找補的黑點,李從一就索性推到了欲之惡念上。
如修煉所謂的邪法,其實是掩飾越來越無法掌控的欲之惡念,同時他也需要借邪法禁術的名義來展示惡唸的力量,掩人耳目地暗中保護江浸月。
再如強暴那名無辜的女子,原因在於江潯陽忍辱負重,早已做好了被江浸月永遠誤解的準備,但真的到了被江浸月痛心疾首指責的這一天,江潯陽仍舊痛苦不已,導致欲之惡念反控了他的理智,做出了喪心病狂的事。
但清醒後的江潯陽及時做出了挽救手段,他救下了那名自殺的女子,還用女子的心頭血為引,將三秋蠱種到了自己身上。
他對那女子說,這三秋蠱將會在他體內沉睡三年。三年期過,三秋蠱蘇醒,而作為引子的主人,無論相隔多遠,女子只要心念一動,就能立刻取了江潯陽性命,報那侮辱之仇。
江潯陽懺悔,他願意以死謝罪,但他現在不能死,他還有重要的事情沒能完成,他求女子好好活下去,好能親手殺了他。
三年未到,江潯陽就死在江浸月手中。
隱居避世的女子感應到三秋蠱已死,明瞭江潯陽也已死去。
她大笑,也大哭,恍然間看透人世,自懸崖飛縱而下。
她恨江潯陽,可她也不忍心恨那樣一個幾乎完全拋棄自身只為了信守對江浸月諾言的男人。
其實這場強暴戲還沒有拍,李從一完全可以刪去,免得播出後惹來爭議。
但李從一偏不,他想要的角色不只是一個單純讓人心疼的好人,而是一個有爭議性有話題度的複雜人物。
他要觀眾像那名女子一樣,恨江潯陽做的惡——因為他即使再不情願,做下的也的確是實打實的惡,有人為此受傷,可是想起他的可憐他的付出,恨也沒辦法恨得純粹,最後惆悵苦悶、無法釋懷的還是自己。
他要江潯陽成為《神魔記》永遠無法撇開的角色,甚至成為靈魂角色,只要觀眾看了《神魔記》,恨也好,愛也好,都得把江潯陽記住,然後在網上、在朋友圈,不斷地說起這個角色,為此爭辯、為此感懷,紓解心中的結。
他們會讓江潯陽成為話題的中心,然後江潯陽三個字都被反複地烙印在人們對《神魔記》印象上。在電視劇播出時以至於在播完很久之後,一旦說起這部電視劇,無論看還是沒看過,絕大部分觀眾第一時間想起的還是江潯陽。
至於男主角?完美得反倒有點索然無味、黯然失色了。
劉向東和劉向西在李從一走後,將劇本快速完整地看了一遍。
劉向東最後下結論:“這部劇成就的人只會是江潯陽。”
而江潯陽就等同於李從一。
劉向西神情痴痴。
劉向東嘆息:“其實如果一開始,什麼事都沒發生,按照最初的版本拍,或許蔣堯會被李從一搶去一些風頭。但蔣堯也在娛樂圈混了這麼久,演技靠譜,有著堅固的粉絲群,又有極好的路人緣,他能被壓哪裡去?但按這一版本,所有觀眾的目光都只會集中到李從一身上。”
言外之意,就是說蔣堯自作自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