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從一的演戲更多的是來自於天分和前世忍辱負重的經歷,他沒有正經地學過表演,這是一件好事,也是一件壞事。
好的是,他的演技沒有被框架限定住,可以發揮得天馬行空,往往給人眼前一亮的新鮮感和靈氣。
壞的是,李從一沒學到很多前人總結的表演經驗,不懂表演系統,沒站在巨人肩膀上,不知道如何更技巧地找到合適的演戲方式。
這一點缺陷,在李從一看陳岱川留的筆記中被彌補了很多,但那畢竟是紙上得來終覺淺。
在《生物鏈》劇組中,理論都有機會躬行。
更妙的是,李從一的隊友都是對他有極大幫助的人。
邰行,是演藝名校科班畢業、學習成績優異的正經演員,和李從一對戲時,能給李從一不少啟發。
曹春蘭,是演藝經驗豐富、生活閱歷充足的老前輩。老人都是一座寶藏,曹春蘭更是一座內蘊無窮的寶山,無論是演技還是對於演戲的態度,乃至於對生活,李從一和邰行都能從曹春蘭身上得到受益匪淺的感想。
方有行,是專業技能過硬的好導演,他能從導演的角度,給演員耳目一新的建議。
這些人,從來都不吝嗇給李從一指點。
同時,他們又能從李從一身上學到一些新的東西。
邰行就對李從一表演的自然十分羨慕,並積極和李從一交流心得。
李從一嘴上說著一套煞有介事的理論,心中卻在無奈地想,把弱小、無助又可憐的你扔進皇宮——宮女都成了精的那種,稍微說錯一句話,甚至表情有點不對,都能拖出去斬了,你也會表演得很自然。
這個劇組氣氛前所未有的融洽,允許意見,允許錯誤,但不允許一錯再錯。
甚至要是有人對劇本某些地方不滿,也能直接提出來跟導演說,只要你能說出個子醜寅卯,方有行覺得有理的話,還會順著你說的方向改。
邰行有些驚訝於方有行的好說話,他知道很多編劇,會隨時隨地地根據投資人、導演、演員的喜好改劇本,但他們內心肯定是不樂意的,背地裡還要罵一句傻逼,破壞了劇本的整體和諧性,搞得故事邏輯不通。
李從一知道方有行曾經為了拉投資,被逼無奈改過好多版劇本,按理來說,他應該對別人對劇本指手畫腳很痛恨啊。
方有行卻無所謂地一笑,解釋:“我痛恨的是胡亂改劇本,你們說得有道理,我為什麼不改?我從來不認為電影是一個人的藝術,電影也是一門配合的藝術,需要各方相互協作。而我一個人就算再自視甚高,也沒辦法寫出人間百態,用你們的眼睛來幫我完善劇本裡的世界,讓這個世界更真實更全面,不是很好的事嗎?”
李從一很滿意現今的日子,導演英明,劇組靠譜,又棋逢對手,每一天都能更深度地把潛力挖掘出來,體驗演戲的無窮樂趣。
當然,李從一也是遇到了坎的。
非科班出身的演員通常都會遇到這種問題,李從一對走位有點不熟悉,時不時能走到鏡頭外,要不然就走出了打光區,或者有時候靈光一閃、即興發揮,明明是難得的好戲,卻不幸擋住了對手,破壞了構圖,這個鏡頭就不能用了;像擋住道具、佈景這類不是很大的失誤就更多了。
方有行在喊停了李從一幾次後,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決定暫停拍攝,給李從一好好講解走位的技巧。
邰行和曹春蘭反正閑著也是閑著,索性就聚過來,把李從一圍成一個圈,開始群體教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