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學樓>靈異小說>真愛的力量——談戀愛,很簡單> 91 遇到上海“作”女,你吃得消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91 遇到上海“作”女,你吃得消嗎? (2 / 2)

“鮮肉湯圓?”

“特粘了普通話譯為:太粘了),傷胃的。”

“海棠糕?”

“人特多普通話譯為:人太多),唔伐想等普通話譯為:我不想等)。”

“那儂普通話譯為:你)到底想吃啥?”

“唔普通話譯為:我)隨便。”

龍須酥、糯米團、醬黃豆、烤香蕉、鴨腳寶、炸鵪鶉、臭豆腐、小籠包......還是沒有讓馨怡稱心如意的。她餓得腿軟了,讓志強揹著她繼續找。

別人眼中的“作”女,在志強的心中,可是一塊寶。雖然馨怡是蠻“作”的,偶爾還會發發小姐脾氣。但是,她“作”得很有分寸,火候把握得精準,從來不會歇斯底裡地作天作地。對自己的女朋友,志強還是吃得消的。他覺得,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的,需要相互理解和包容。其實在女朋友的身上,有很多優點是別人沒有看到的。

馨怡不會亂花錢,也不許男朋友“豁胖”普通話譯為:炫富)。她喜歡從網上下載優惠券和團購券,能省的地方就省一省;她只在商場搞活動有折扣的時候,才去買早就看中的衣服;她孝敬老人,逢年過節,給爸爸媽媽買禮物。沒有進門的她,連志強的父母也給送去了禮物;她還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參加社群志願者活動。

所以,志強非常願意和馨怡“軋朋友”普通話譯為:談朋友),繼續包容這位上海“作”女。與這麼多優點相比,小小的缺點已經算不了什麼了。漸漸地,志強把她的“作”當成了生活的一種樂趣,覺得這樣也蠻開心的。

筆者的話:

這是一個帶著上海方言的有趣故事。馨怡是個上海“作”女,她和志強談戀愛,給外人帶來了無法忍受的“痛苦”——一個電話兩個小時,還在談論同一個問題,這實在讓人吃不消。而志強不但能夠包容她的“作”,還把她的“作”當成了生活的一種樂趣。

“作”是需要一定水平的。在志強眼裡,女朋友“作”得很有分寸,火候把握得精準,這種“作”的程度處於他可以承受的範圍。他之所以包容她,更多的原因是因為看到了這個女朋友身上的優點:不亂花錢、孝敬老人、熱心公益。比起這些讓人印象深刻的優點,“作”這個缺點顯然已經不值得一提了。

生活中,沒有偉人,也沒有美人。即使再偉大再美麗的人,還是像普通人一樣有著自己的缺點。所以,正如志強所說的那樣:“每個人身上都有缺點的。”談戀愛的時候,我們看見了戀人身上的缺點和不足。有時候,甚至會發現某些缺點是長期存在的、根深蒂固的、難以改變的。既然如此,與其徒勞地去改變對方,我們不如選擇包容對方,讓自己的臂膀變得更寬厚,讓自己的心胸變得更寬廣。

包容是一種美德。我們包容戀人,戀人也在包容我們。有時候,我們放大了戀人身上的缺點,幻想著出現一個完美戀人。例如:“白馬王子”身上不能有汗臭,否則會被定義為邋遢鬼;“真命天女”說話不能慢吞吞,否則會被定義為冷暴力。就這樣,在浪漫主義的情懷下,我們抱怨上天沒有賦予我們一個完美戀人。

其實,如果能夠換個角度來看待現實,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我們應該問自己:我們身上是不是也有汗臭的時候呢?我們說話是不是也有慢吞吞的時候呢?常言道:金無赤足,人無完人。既然我們自己都不是完美的,為什麼苛求戀人必須是完美的呢?

20世紀20年代,德國心理學家蔡格尼克做了一個有趣的記憶實驗:共有兩組人參與,第一組人要做22件簡單的事情,如寫下一首喜歡的詩,從55倒數到17,把珠子按一定要求用線串起來等,允許他們全部做完。而第二組人做同樣的事情,卻不允許做完,在中途受到了阻止。結果,當回憶做過的22件事情時,第二組平均可回憶68,第一組只有43。

蔡格尼克記憶效應告訴了我們:人們對於沒有完成或得到的東西,比起已經完成或得到的東西,印象更為深刻。從科學的角度來分析,我們終於知道了為什麼有些人更具有包容心。他們克服了一般人大腦的這種記憶傾向,盡可能地記住了戀人身上的許多優點已經完成或得到的東西),從而忽視掉戀人的缺點沒有完成或得到的東西)。至於他們為什麼具有這種能力,我們認為這就是真愛的力量。

【彩蛋】

第一次去拜見家長,男人很開心。男人不僅見到了女朋友的父母,還見到了女朋友的姐姐、姐夫以及他們上幼兒園的兒子。為了能和這個小孩子套近乎,男人開始問起他數學題了。

男人問:“你有五個蘋果,被我吃掉了一個,你還有幾個?”小孩子回答:“我還有四個。”男人誇贊道:“你真聰明啊!”小孩子開心地笑了。

男人接著問:“後來,又被我吃掉了一個,你還有幾個呢?”小孩子想了想,生氣地說:“你,你......你再敢吃我的蘋果,我就對你不客氣!”

頓時,男人目瞪口呆,不知所措。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