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霍寨戰鬥以我們失敗告終,退回平輿街後。為了防止清軍的攻擊,陳大喜下令修寨,在捻軍戰士和百姓的努力下,修建起一座座牆高壕深的寨子,各寨互相連線,“狀若連珠”。張曜在擊敗我們之後,對外放言要踏平平輿街。張曜和參將尹嘉賓帶領清兵向平輿街進發。過了高平寺,來到捻軍佔領區後,陳大喜指揮騎兵衝擊一陣撤回,伏擊一陣後又撤回。為何?只因清兵士氣高昂,數量眾多,我們不能硬拼。下午時分,清軍被一路騷擾,但也殺到平輿街寨子。沒想到,我們火炮兇猛,張曜部隊損失慘重,急令撤兵。
第二天,張曜不斷的挑戰,我們只是堅守不出,卻早已派人於張曜兵營後方埋伏。清軍挑戰辱罵,我們只推耳聾。清軍將要休息造飯,我們便開寨門,擂戰鼓。清軍急裝上陣,我們便又閉了寨門。如此幾趟,天色已晚,清軍也早已人困馬乏。無奈,張曜下令收兵回營。突然,火炮齊鳴,後方捻軍衝殺出來,張曜大驚,急令開戰時,陳大喜早率人從寨內衝出,兩向衝殺,使清兵分割包圍,任由我們宰殺。很快,清兵已經所剩無幾。張曜帳前只剩下張廷傑和一些護衛。張廷傑提槍死戰欲突出重圍,被殺捻軍士兵殺死。護衛此時只剩下兩人了。捻軍大喊:“活捉張曜!”張曜汗流滿面,但仍持刀衝殺,後被捻軍士兵捅傷大腿。正欲活捉張曜時,參將尹嘉賓帶領清兵湧來,拼死救了張曜,朝汝寧府逃去。路上幾遇捻軍截殺,等逃到汝寧時,尹嘉賓的清兵也不多了。
河南巡撫嚴樹森限期迫敵的文書傳到汝寧府,趕上張曜新敗,鄭元善只得親領清兵朝平輿街進發。鄭認為捻軍雖互為犄角,但相對分散,兵力有強有弱,欲克平輿街,需先克靠近汝寧府的小寨,切斷捻軍相互救援之勢,然後步步為營,直逼平輿。而離汝寧最近的是王寨和曹砦、大韓寨。陳大喜早有預料,已親自駐守王寨。鄭元善派李忠奎、周登高分兩路攻打王寨,捻軍騎兵出戰,互有傷亡。鄭元善親自帶兵攻寨。此時,曹砦、大韓寨兩隊捻軍早已救援,陳大喜亦開寨出鬥,清軍腹被受敵,頓時大亂,清兵幾乎覆滅,所幸守備官張文成率騎兵趕到,及時救下。此後,對峙戰鬥有兩月有餘。
我們自然不可能每天這樣膠著戰鬥,讓區區鄭元善牽著我們的鼻子走。陳大喜早指派任一勤圍攻正陽縣城,攻下東南北三處清軍軍營。讓時純一、李向均帶五千人馬攻打新蔡縣城。沈丘、項城,捻軍們日夜攻寨,搶掠土豪。確山、息縣、臨泉捻軍“圍攻城垣”,“豫境為之糜爛”。但我們捻軍也損失慘重:任一勤、李和雲等將領戰死。張鳳林、霍光玉、蕭文信遭清軍接連挫敗,首領範達州、劉套兒戰死。陳大喜聽聞後,連夜召開會議。陳會如認為河南的清兵都來到汝寧府,又調來吉林、湖北的兵作戰,平輿街的捻軍應該支撐不了多久。我認為:各寨捻軍部隊應該聯合一處,統一指揮,統一作戰。防止被逐個擊破。清兵火炮火槍猛烈,我們的武器差,應該避其鋒芒,攻其薄弱。還需要搞好群眾關係,招兵買馬。陳雙喜認為還應該發動生產,搞好生產,快速補充軍需。會議結束後,建議全部採納。
這時候又傳來好訊息。安徽團練出身的捻軍首領苗沛霖派侄子苗天慶、部將潘四前來協助平輿捻軍作戰。這苗沛霖道員出身,反覆無常。但現在既然苗沛霖反了清,應該借其力量大破清軍。於是,陳大喜抽調精兵數千,與苗天慶、潘四聯合部隊南下準備招兵擴充軍隊。鄭元善聞訊,急令副將吉昌帶兵追擊。到達韓凍鎮時,望見捻軍旗幟,便欲撲殺。不料,捻軍從後方殺至,吉昌大驚,急回頭相殺,前邊的捻軍又返回。將其包圍。最終,吉昌被殺,整隊清軍覆滅。
到達正陽後,正陽捻軍首領張鳳林、霍光玉、蕭文信、時中旭接受領導,加入了這支隊伍。隨後,陳大喜帶軍攻打確山,大破清軍。接著南下殺死明港驛趙貞,在蕭文信的地盤兒陡溝建立捻軍基地。鄭元善得知吉昌被殺,陳大喜建立陡溝基地,大驚。此時張曜傷勢已好。遂兩人分兵。鄭元善繼續攻打平輿街。張曜帶軍光復正陽。此時,淮陽、項城、汝寧府的兵力被二人分散,各地捻軍趁機而起。清廷稱之為“豫中最棘手”的時期。
張曜到正陽後,正逢陳大喜攻打正陽縣城。清軍外委姜沅、千決王培均已被殺。但捻軍也損失很重。苗天慶等帶軍返回安徽,陳大喜退回陡溝。陳大喜料到張曜必定尾追攻打,所以早早設伏,張曜在半路上就被阻擊,吃了大敗仗。帶著幾個親兵從暗渠逃到銅鐘。之後潛回汝寧府。
此次大捷之後,陳大喜便進攻信陽。大敗尚家樓團練,獲資無數。駐紮於距離信陽城三十里外的洋河集。此時,信陽城裡只有少許士兵,道員蒯賀蓀派千總魏振鐸、把總顧朝,召集四千餘員團練,朝洋河集開進。這時,捻軍六千餘人暗渡淮河,早已繞到敵人背後。當魏振鐸剛走到蕭王店時,捻軍滿山遍野而下,清軍大亂。魏振鐸死拼之下逃出包圍。顧朝接陣廝殺,又被捻軍殺敗,敵軍全線崩潰,屍橫遍野。
霍光玉、嶽得洋等捻軍此時在息縣南與知縣李鴻藻帶領的團練大戰,兩次衝殺,李鴻藻被捻軍斬首。隨後,分兵南下,包圍了息縣、光山、羅山。道員蒯賀蓀急向巡撫嚴樹森求救,但嚴因剿匪不利被調,已由鄭元善接任河南巡撫。此時,陡溝的捻軍全面出動,攻打信陽。把信陽四面包圍,切斷城內糧草供應。又打土豪,分錢糧。信陽窮苦人家個個頭裹黃巾,手持捻旗。全境成了捻軍的天下。信陽及周邊糧米富足,從此軍需物資源源不斷的被送往汝、穎等捻軍佔領區,為以後的抗戰做了很大的貢獻。
攻打信陽之時,有一天,忽有兩個身穿紅衣的太平天國士兵來到大營要求見陳大喜,說是受扶王陳德才所派,有信呈上。陳大喜看過信後,得知扶王陳德才已派沃王張樂行等圍攻穎州,讓陳大喜幫忙牽制張曜,以防張曜向東偷襲穎州捻軍。陳大喜看這信後,認為此事重大,關乎著兄弟們以後的前程。遂於張鳳林、霍光玉、蕭文信商議,決定和太平天國軍隊聯合作戰。於是分兵一隊東去協助太平軍進攻穎州。另一方面,回汝寧圍攻府城,牽制張曜。
話說回來,陳大喜帶著精銳南下時,平輿街捻軍由王裕國帶領。張曜趁機攻破王寨、曹砦。王裕國帶領士兵在曹砦附近的安莊、徐莊紮營阻擋清軍,卻被張曜部隊炮擊焚燬村莊。後出莊迎敵,被清軍挫敗,清軍隨後佔領郭樓,以圖平輿街。這時候,陳大喜率領大軍返回,指軍徐四萬、史布廣、蕭文信、霍光玉、張鳳林等人分兵幾路,將郭樓清軍包圍。同時在李屯紮營,徹底把郭樓的清兵隔離開來。
此時,汝寧府尹祁之銓已被革職,新任府尹劉成忠。這人是個文官,緊慎的很。一到汝寧,看到汝寧周邊縣鎮全是捻軍根據地,便叫苦不迭,但又無奈,只好硬著頭皮繼續“剿捻”。年底,劉成忠接到探馬稟報,說捻軍要趁春節攻打府城。劉成忠急令嚴加戒備,又令知縣將各地團練調到府城巡邏。張曜接到通告,也急忙回到汝寧。
除夕前昔,夜。陳大喜指揮眾多捻軍將士從十八里廟向西開進,一路火光沖天,將汝寧府團團圍住。汝寧府裡這邊,張曜、劉成忠晝夜巡城,城牆上搭設庵棚,命士兵、百姓輪流設警,劉成忠又對城裡的男性都造冊登記,詳細記載年齡,住址,身份,一是隨時準備拉壯丁,二是防備捻軍混入。為防止捻軍夜間偷襲,又頌布規定:“入棚偷睡者,重責四十棍”、“雖未睡而入棚困坐者,重責二十棍。”,天一黑,便在城牆上懸掛燈籠照射,以防止夜間有捻軍偷襲翻牆。那時間,汝寧城牆的“防賊燈”之多、之亮,堪比府裡元宵節之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