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陽借糧之後,讓很多窮苦之人看到了希望,捻黨隨處可見,遍佈豫南。平輿街周邊縣鄉的捻子頭領都積級領導著鬧捻,勢力一再壯大。另外,鑑於安徽省周邊的捻子們已經轉化為捻軍,成為正規的戰鬥部隊。於是陳大喜也號召各地捻黨加速建立拳棚,每天進行戰鬥訓練。一棚三、五十人不等,成為主要是販運私鹽的青年、貧苦人家、破產者、失意之人,更有團勇鄉勇等加入了棚子。拳棚規定一人有難同棚幫,一棚有難各棚幫。每天學習兵器、格鬥。同時進行兵器打造,火藥火雷製作。陳大喜任總教練,和兒、陳文、我駱傑等都到各棚流動教授各種技能。把過去分散的捻子成為互相協作的組織,勢在最終也形成戰鬥部隊。
為了宣傳捻子,引起階級鬥爭。這時候產生了批孔鬥爭。
山東孔子,名丘,字仲尼,因排行老二,所以又稱為孔老二。孔老二維護奴隸制度,敵視奴隸起義。歷代王朝為了利用孔子的儒道,作為奴役人民的工具,便極力吹棒孔老二,稱之為聖人。在曲阜修建孔廟、孔林。把他的後代也對為聖裔。皇帝更是加封孔子後人“衍聖公”的爵位,並且這個爵位可以世襲,面且在孔廟附近修建衍聖公府(即孔府)。孔府是一個世襲的貴族大莊園,孔府霸佔的土地遍佈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河北,多達一百多萬畝。這些後人們更是殘酷的剝削貧苦農民,過著慌淫的生活。更是私設公堂牢記,動不動就嚴刑拷打,殘害農民,無惡不作。
籤於此,捻軍中的文人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兩千多年前,孔老二在陳蔡(今河南上蔡)傳道惑眾,被老百姓識破圍困起來,餓得不行,快要死了。他便無恥的派子弟子逼迫一個窮苦老漢範丹,借出家中僅有的一點糧食。後來他做了官,發了財,卻不承認,拒絕還賬。現在有錢的讀書人都是孔丘的學生、孔丘的後代。捻黨和窮人們都是範丹的後代。範丹的後代有權力向孔老二的後代討還舊債。這個樸實的故事很快在各地的捻黨中傳了開來,捻黨群眾個個都決定跟官僚地主幹到底。後來山東孔廟被毀,孔府被捻軍圍攻破壞都是後話。
安徽的捻黨結盟後,自皖北出擊,從永城、鹿邑一帶進入河南。陳大喜號召河南各地的捻黨極力配合安徽捻軍協同作戰。並多次帶領河南的捻黨打捎,奪取官府、地主豪紳的財物。陳大喜規定:打捎的物件是官府、地主、豪紳,不得侵擾窮苦人家。打捎獲得的財物,按人頭分,不得私自藏匿。此時,陳大喜實則是借幫助安徽捻軍之名,擴充壯大自己的實力,一舉兩得。咸豐七年,出現大面積蝗災,平輿周邊已經無糧可打。為了解決災荒問題,陳大喜決定北上打捎。
這次打捎非比尋常,這是我們獲得錢糧的唯一途徑了。更實際點說,要穩固我們的隊伍不被飢餓、疾病等摧毀,我們必須打出去(沒吃的,人心不穩,捻子們也就要離開拳棚自己找出路了)。陳大喜把精通武藝的安排到了一線戰鬥,中間則是各種牲口車輛和普通捻子混雜,後邊也安排了眾多捻子。當然,還有我們化妝在外的眾多眼線盯著四周各種勢力的動向。我們向北,過項城、淮陽、太康、通許,抵達開封。開封府隨之調兵攔截。陳大喜卻指揮我們向西,避實就虛來到密縣、禹州發起進攻。打了個官府措手不及。同時攻破許多寨子,奪得很多錢糧騾馬。然後,我們將錢糧裝上車子,整隊做為護衛,一路凱路而回。沿路上窮苦人向我們討吃的,我們一一贈與。因此,各地百姓都得知陳大喜的名字,我們打捎的隊伍受到他們的擁護愛戴。後來我們便走一路打一路,新打下的錢糧,除了滿足自己隊伍日常開銷,其它的便就地分與當地窮苦人家。所以,便有許許多多的青壯年加入我們,我們的隊伍迅速壯大。
此後的幾年裡,每年春秋天氣溫暖的時候,陳大喜就會帶領我們大隊伍出去打捎。同時,令在家的捻子、婦女、手藝人加抓時間製作兵器、火炮、火藥、火球、鋼珠等,為以後戰鬥做好充分的準備。
現在講一下其他勢力的情況:
捻軍:
1856年11月30日,龔德樹大敗清軍於澮河橋。後率軍攻蒙城、毫州,渡過淮河。
1856年3月,蘇天福率部配合兄弟捻軍,圍永城,佔夏邑,擊敗清總兵邱聯恩,圍困清河南巡撫英雄于歸德城,縱橫馳騁,連戰皆捷。
1856年6月19日,雉河集失陷,孫葵心、蘇天福隨張樂行率部南撤。7月16日,攻克淮河上游重鎮正陽關、三河尖(今河南省固始縣三河尖鎮)。獲得了大量物資,補充了大批人員,士氣復振。便回軍北上,於8月24日奪回雉河集。
太平天國:
1856年3月,石達開在樟樹鎮大敗湘軍周鳳山部,佔據江西50餘州縣,圍困曾國藩於南昌。但武漢仍被湘軍圍攻,遂致相持戰局。太平軍西征歷時近三年,控制了天京上游安慶、九江、武昌三大重鎮,據有贛、皖和鄂東,成為太平天囯主要戰略基地,有效地遮蔽了天京,保證了糧源,為太平天囯堅持鬥爭創造了條件。
1856年4月5日,太平軍再克揚州,攻破“江北大營”。1856年(咸豐六年)6月,太平軍攻破“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清軍統帥向榮在8月9日自殺。
1856年太平軍攻破清軍向榮的“江南大營”,解天京三年之圍後,東王楊秀清見當時太平天國形勢大好,楊秀清乘機進一步擴大勢力,“逼天王到東王府封其萬歲”。楊秀清假裝“天父下凡”迫天王將自己由“九千歲”封為“萬歲”。北王韋昌輝在這時請求天王誅殺東王,天王不肯。後來,陳承瑢向天王告密,謂東王有弒君篡位之企圖,天王密詔北王、翼王及燕王秦日綱剷除東王。
洪秀全命韋昌輝率領三千餘太平軍從江西省於9月1日秘密趕到天京,包圍了東王府。於2日凌晨偷襲東王府,楊秀清及其家人被殺,東王幕府部屬、他們的家人及其他軍民共2萬多人亦被殺,史稱“天京事變”。10月初,石達開在得知這個情況後,就趕緊心急火燎地從湖北趕回天京,並大聲責問韋昌輝怎麼能隨意濫殺無辜?但不料,韋昌輝卻惱羞成怒,二人不歡而散。當天,有人密報石達開,說韋昌輝準備殺他,且十分緊急,兵士已經秘密出發,石達開當夜逃出金陵城外,但其所有的家屬(包括他的老婆和孩子),卻被韋昌輝給殺的一個沒留。
石達開得知這個訊息之後,一下子是傷心欲絕,差點哭死過去。於是,他就急匆匆地從安徽省、湖北省等地立刻調集了四萬大軍,準備回京討韋昌輝,報仇雪恨。石達開在安徽舉兵靖難,上書天王,請殺北王以平民憤。天王見全體軍民都支援石達開,遂下詔誅韋。其後在天王洪秀全的密令之下,韋昌輝及其心腹200多人全被誅殺,結束了韋昌輝對天京歷時2個月的統治。隨之,就趕緊將韋昌輝等人的人頭,送往當時正在安徽寧國府準備帶兵討伐韋昌輝的石達開手裡,並下令召石達開回京輔政。11月,石達開奉詔回京,被軍民尊為“義王”,合朝同舉“提理政務”,洪秀全礙於眾議,被迫詔準。他不計私怨,追究屠殺責任時只懲首惡,不咎部屬,北王親族也得到保護和重用,人心迅速安定下來。儘管武昌在石達開回京後不久即因糧盡援絕而陷落,但在石達開的部署下,太平軍穩守要隘,伺機反攻,為了扭轉危局,洪秀全親自主掌軍政,洪仁軒、李秀成和陳玉成等一批年輕將領被起用,新的領導集團重建和加強,穩定了局勢。
回京輔政的翼王石達開不但為人特別好,而且,還又智勇雙全,所以,深受天京軍民的擁護和歡迎,以及信任。但是,也可能是由於太平天國的大限已到,或者是也該著它走向滅亡了,太平天國合朝推薦石達開主持朝政,但洪秀全卻忌憚石達開的聲望才能,不肯授予他“軍師”的地位,只封他為“聖神電通軍主將義王”,局勢稍見好轉後,又對他產生謀害之意。所以,時隔不久,天王洪秀全就開始不斷排斥異己,不斷加封他們洪姓的家裡人為各個主要衙門的王爺,並逐步掌控各個衙門的實權,而翼王石達開卻逐漸被架空了,所以,這種情況下,石達開就很害怕自己再遭到與東王楊秀清相同的命運,於是,便於1857年5月底不得不離京出走,前往安慶。用咱們現在的俗話說,就是徹底分道揚鑣了。天京事變使三王被殺,翼王遠走,是太平天國的轉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