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況,在其存在期間,不止一次實行宗教及現代化改革,使得東西文明的界限日趨模糊。這也是致命的內戰原因!
相比數萬裡外的大明,歐洲各國,特別是埃及等國,更希望這個奧斯曼帝國成為共同的敵人吧?
畢竟,奧斯曼則是周圍全是瘋子加自己也是瘋子,陪基督瘋子玩了幾百年的宗教戰爭不說,還把周圍的國家都打了個遍。
其實中亞是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在這種地方長途跋涉不切實際。
於是,朱子龍給劉鋒回通道:“阿拉伯國與唐打一次備三羅斯之戰,役大眾皆知矣,中亞地遍綠化。然阿拉伯人終不能從西入中國腹中,兵少險,遠涉而得為待撥之軍圍……”
潛臺詞很明顯,就是戰術上瞧不起它,但是戰略上拉上歐洲一幫子人,狠揍他,牽制他就行了。
其它的照舊!
奧斯曼帝國根本就不和我們接壤,隔著波斯呢?
波斯強大?
西漢時連匈奴都打不過,被阿拉伯帝國滅門時,還跑到唐朝請求復國呢。
現在是海洋時代,他在海軍方面,就不可能是大明的對手,還怎麼玩?
走陸路?
這一去山高路又遠,這一去十年八載不回還,這一去刀如林箭如雨,這一去不知能不能回來!帶上幾年的糧草,翻越帕米爾高原嗎?
所以說,這個帝國越強大,也沒事。正好可以給大明拉仇恨,當歐洲人的目標。
相比起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朱子龍更看重如何提前將埃及從他的間接管控中,解放出來,並且在埃及施加影響力
。
對埃及來說,與中國的關係是特殊的,因為兩國的友好往來可以追溯到幾千年以前。
絲綢之路自古便是,中埃兩國的橋樑。
作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交匯點,埃及自古以來便具備天然的戰略重要性。也是大西洋和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扼首著世界上最重要的石油運輸線的咽喉,戰略位置十分重要。
相比起,這個時代,歐洲諸國還不知道石油的重要性。控制起來,似乎難度也不算太大!)
於是,一個月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