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本來就距離山東不遠,如果算海運距離的話,更是可以算是比鄰而隔。
天津港口,現在更是朱子龍的海軍駐軍中,最重要的一個港口城市之一。
此處港口裡帆桅林立,水軍各色船隻入港出港。
依稀也能夠看到一些,民間的大大小小的船隻和各色人物。密密麻麻停靠著的,俱都是長1020丈以上的大船。
一些壯碩的大漢精赤著膀子,拉著極粗的麻繩,用簡易的吊杆將大批貨物,一斗斗轉運到港口上。
不得不說,朱子龍開掛真是厲害。
競然讓大明的鐵匠們,把簡單式的吊車也搞出來了,放在港口上。
這十幾個大吊車居然連著一個井字形,每架都是由4匹以上的牛和馬拉著的絞盤,居然是用畜力驅動的。再看來軍港內,如果有人能進去的話。更是會吃驚,因為用的直接就是柴油發動機!
望海樓內,千柔公主對第一次出宮,更是第一次看到實物上的大吊車
。
隨口對掌櫃的說道:“掌櫃的,那大吊車真當如此神奇嗎?”
掌櫃的恭敬的回答道:“回小姐的話,哦,那是朱氏工坊為做的吊車。專供上下貨重物之用,在尋常人嘴裡,這吊車就被稱為千斤吊。吊起數千斤重物,隨是等閒之。
起先,不過因為原先都是用木頭鑿出的支架,似乎不是很牢靠,尤其是這港口溼氣侵襲。後來,山東新東學院技術學校的人來,把這個吊車用精鋼重造。當真偉力再現也!”
公主顯然很是感興趣,又問:“聽說,這技術學校,是新東方學院新開的內科。分什麼學徒,學工?這裡面可有什麼章程沒有?據說,一般人還畢業不了呢,是不是真的?”
掌櫃的連忙再道:“回小姐的話,確實如此。現在這地界上,匠戶不再是賤籍,甚至於聽說,王爺已經在準備向皇上上言,廢除戶制。所以,現在學技術的人,多了很多。”
千柔公主聞言,點了點頭。
她在宮裡,也聽說過一字並肩王,四海龍王朱子龍有過類似的奏摺。
只是,內閣以這是祖制,而且影響大明所有人,還要考慮一下為由,拖了下來。不過,估計也拖不了多久,畢竟父皇也認同這個奏摺。
匠戶制起源於元代的,手工業部門裡。其中,工匠的全家老幼都要參加生產,而且世代相繼,地位低微。
明代沿襲了元代的匠戶制度,將人戶分為民、軍、匠三等。其中匠籍全為手工業者,軍籍中也有不少在各都司衛所管轄的軍器局中服役者,稱為軍匠。
從法律地位上說,這些被編入特殊戶籍的工匠和軍匠比一般民戶地位低,他們要世代承襲,且為了便於勾補不許分戶。
匠、軍籍若想若想脫離原戶籍極為困難,需經皇帝特旨批准方可,二身隸匠、軍籍是不得應試躋於士流的。
不得不說,朱元璋畢竟文化層次也不算太高。而且自己是種田出生的,都沒關照一下做匠器活的,也是讓人感覺醉了。)
直到,嘉靖四十一年(1562)起,輪班匠一律徵銀,政府則以銀僱工。
這樣,輪班匠實際名存實亡了,身隸匠籍者可自由從事工商業,人身束縛大為削弱。明中期開始的逐步深化的匠役改革,無疑促進了民間手工業生產的發展。
但是,嘉靖皇帝的行為,只能算是半變革。
而朱子龍的行為,則是打算,不但全面作廢大明的匠戶制度,還要大大的提高他們的社會地位。
這自然讓內閣和百官不喜,所以才拖了幾下。
在原來的歷史上,到了清代,持續了4個半世紀的匠戶制度正式終結。
其原因,就是因為洋人打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