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金屬礦產有鐵、錳、銅、鉬、鉛、鋅、金以及稀有元素等,非金屬礦產有煤、石油、油頁岩、石墨、菱鎂礦、白雲石、滑石、石棉等。
想想後世的新中國成立時,主要經濟都是依靠東三省拉動的,你就知道這裡的泥土之下,藏匿著大量的寶藏。
分佈在鞍山、本溪一帶的鐵礦,儲量約佔全中國的14。
地下埋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探明儲量佔全國50%左右。大慶油田就在此地!
此外還有吉林油田,是東北區能源工業、化學工業、輕紡工業的重要基礎。東北區煤炭資源的保有儲量,更是在約723億噸以上。
等到後世21世紀,科技發展快速時,更是有專家探明。東三省的地下,油頁岩儲量佔全國第一位。
要大力發展冶金、燃料動力、化學、建材等基礎工業,沒有什麼地方,比這裡更合適的。而且出海口也很方便!
在古代,沒有重工業,航海業也不發達,所以東北的工業價值難以顯現。而且,後世的東北的兩個農業基地,在古代的生產力有限的條件下,是難以生產出大量糧食來的。
比如說,朱子龍穿越來之前。
大明百姓主要的農業作物主要是水稻和粟,也有冬小麥,但在東北地區都難以生長。不然,皇太極他們吃飽了沒事做,天天來中原搶糧食?)
但是,隨著朱子龍穿越而來,並且帶來了大量後世的玉米、紅薯等高產作物。
現在,這一傳統限制不足,已經漸漸在東三省幾年發展下來後,快要消失了。
如果說,東三省目前對朱子龍來說,唯一的缺點是什麼。
在視察了情況過後,坐在書桌前,朱子龍提起筆,重重的在紙張上,寫下了交通,兩個大字。
沒錯,就是交通不太方便,這個缺點。
從國防戰略的角度來看,東北是華北的門戶,向外可以輻射朝鮮半島和俄羅斯遠東地區,向內可以作為防禦華北的屏障,位置十分的重要。
但在古代,現代大兵團運動戰的戰術沒有條件,守衛華北的任務也主要交給了長城和山海關,所以東北地區也不是防禦重點。
但是,守永遠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
。
李成梁守了幾十年,結果呢?
守出一個野豬皮出來,把大明給整沒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進攻才是最好的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