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農民起義的衝擊和洗禮後,政權得到更替,土地得到重新分配,社會矛盾得到緩解,進入下一個迴圈週期。
赤條條的惡性迴圈!
當然,明朝還是有它本來的優勢的。
兩漢都是200年就滅亡,兩晉和隋處在激變之中,幾十年就完蛋了。宋朝是被外敵幹掉的,這在中國歷史上大一統王朝中極度罕見。
而明朝已經明顯解決了唐代的制度問題,國防也做得不錯,只是運氣實在太差,碰上小冰川期,連年災荒,民亂四起,這才提前壽終正寢。
如果不是小冰川期,就算沒有朱子龍穿越而來,明朝的壽命超過唐朝,實在不成問題。
而,後來的清朝憑什麼也能堅持這麼久呢?
說穿了就是臉白而已!
明末,土豆和玉米已經在中國開始種植,等到清朝了,正好這兩種作物,大大提高了土地所能承載的人口極限。
如果沒有小冰川期,恐怕明朝再延續一兩百年都不是問題,說不定直接推動中國進入資本主義時代了。
現在的朱子龍,自然不會讓歷史重演!
大明到現在,人都是守舊的,越是落後越是如此。守舊的原因一個是因為利益,一個是因為畏懼,對新生事物的畏懼。
本質上就是畏懼,害怕現有的利益沒有了。
就像一個存了點小錢的人,生怕做生意賠本了,還不找工作
。結果就守著銀行的利息生活,一但生個病,立刻窮困潦倒,家破人亡。
對此,朱子龍有這樣的思想準備,也都沒有著急。一點一點的來吧,改變這個東西,難的就是第一步。
後世的新中國,成為大國,也不是一天二天就成功的。
奮鬥了幾十近百年,還不是天天在叫偉大復興?
現階段的大明,變革願望最為強烈的,估計也就只有沿海幾個省。畢竟開海帶好的好處,他們最先享受到。
而且,這幾個省也在朱子龍的控制下。
現在朱子龍要做的就是,先打造出一個合適大明的制度出來。同時,也讓內地的人,看到沿海省份大明人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