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則不同,朱元璋考的是八股,讓考生們“代聖人立言”,所有見解均不得超過朱熹註解。如此,考生們思想受到壓制,再無創造力。
本來科舉是一項利弊兼備的制度,但到了明朝就只有弊而無利,成為造成中國近代衰落的,一個重要因素。
朱元璋為什麼要實行八股呢?
其實很簡單,就是因為朱元璋自己沒文化,看見儒生們咬文嚼字,心裡不舒服。儒生們動不動批評朝政,且振振有詞地搬出聖人之言為證,讓朱元璋無話可說。
於是,朱元璋就搞了個八股,儒生們想做官,就不能關心國家大事,只能緊跟皇帝的意志,這就符合了朱熹所謂的君臣之義了。這就是朱元璋以朱熹思想,束縛知識分子的目的。
總之,朱元璋說不過儒生,就搬出了朱熹束縛儒生。於是,科舉由策論變成了八股取士。
而玩到後來,朱元璋自認為這樣做,出來的讀書人和官員,很符合他的統治理念,於是就讓其大行其道。
只是,歲月是把殺豬刀,這句明言果然沒假貨。
一二百年下來,朱元璋一定沒想到,自己以前搞出來的死八股,把自己的大明也玩脫了。
孔子說,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朱元璋始作八股,遺禍數百年,難怪老朱家被殺得屁滾尿流,只剩下幾個冒牌的後代了。
想到這,朱子龍似自語,其實卻是在提醒臺下百官。
“國朝最大的祖制,就是八股科舉制,以摘經擬題為志,自四書一經外。餘者皆束之高閣,便圖史滿前,也盡不暇目。只可惜這樣出來的所謂人才,大多呆頭呆腦,不通實務。平時袖手談心性,臨事一死報君王。看似忠,卻無能。可唉,可憐,可杯也!”
其實朱子龍還有後半句,算是給了百官面子,沒有直說出來。
他更想說,別以為我不知道。你們千里做官只為財。
此時此刻,朱子龍的皇帝分身坐在龍椅上。全力冷嘲熱諷,言語無情,李邦華的臉皮則如抽筋般抖動不停,幾次三番要想開口。都想了想,一是不知如何回答,二是畢竟說話的是皇帝,君臣有別。
只能是啞口無言,面露窘樣。
而到最後,一些看風向,而且暗中已經投靠朱子龍的官員。也站出來補刀了,一唱一和的,李邦華幾次三番要開口,都是讓人給堵了回去。
朱子龍見了心中暗暗點頭,心想這氣勢打出去,道德至高點也站上了,隊友也出現了。
今天還不把你打壓下去的同時,不剎住這股歪風邪氣?
你再不怕死,再能堅持自己的觀點,可我直接從你的觀點上下手,讓你的堅持一無是處,毫無理由。看你還怎麼和我玩?
今兒個事,有報紙利器在手,到時候再社會輿論引導一下,效果絕對槓槓的。
(未完待續。)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