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考慮到,如果糧食短缺之時,少不得,也有可能把他們吃了,畢竟中國歷史上,吃人的軍隊可不少。
在封建王朝的全部歷史中,不管哪個朝代,只要是到了末期。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存在著,農民起義和統治者不甘心,退出舞臺而瘋狂鎮壓的對峙局面。無窮的戰亂,無盡的天災,和大大小小屠夫的毀滅性瘋狂,就構成了中國人苦難的歷史。
而在這些災難中,最大的苦難,莫過於人食人。可見古代的戰爭,是多麼的殘酷!
翻開每一頁都是,血淋淋的歷史!
唐末時,秦宗權常派遣部將四處屠殺百姓,他的軍中不帶米麵,只用車子載著鹽和人的屍體,餓了就割肉烹食。
後來發展到,把殺死的人用鹽醃起來,做成人肉乾隨軍攜帶,作為軍糧。
十六國時,前秦苻登領兵征戰,把殺死的敵兵叫做“熟食”。他對軍士們說:“你們早上作戰,晚上就可以飽餐肥肉,不必擔心捱餓。”
五代時的趙思綰,領兵佔據長安時,城中沒有吃的,就殺婦女兒童為軍糧。
元朝末年,天下動亂,乃兵四起,駐守淮右的官軍缺糧,也捕人為食。
每個朝代在遭逢的年頭,都會出現吃人的慘象,即使是盛世也不能免俗。歷史上還有封建迷信,導致的吃人現象,或為了治某種疾病,或為了長生不老。
有這麼多的先例在前,呵呵,難保李自成的人,到最後不會吃人。
“不要殺我!我已經交錢了呀!”
大牢裡,安田伯張光漢哭叫著,慘叫苦不迭。全家已經死光了,就只殘存於他一人,結果交了錢,劉宗敏卻仍然要殺他。
張縉彥身體顫抖似篩糠,在一邊發抖的看著眼前的畫面。
張縉彥1599——1670年)字濂源,號坦公,又號外方子,別號大隱,河南新鄉人,明末清初歷史人物,明兵部後期一任尚書,後降清。
在原來的歷史上,在《清史列傳》中,他是入貳臣傳的。
這樣的人,氣節二字是絕談不上的。
此時此刻,他的心中極其後悔。眼中帶著無比的恐懼!
牢中像他這樣害怕,活的生不如死的人,還有許多,數之不清。很多人屎尿盡出,匯合著地上的鮮血,場面說不出的恐懼。
終於,因為沒錢,劉宗敏讓人拖他出去,要砍死。
張縉彥淒厲的慘叫:“陛下,陛下,微臣有罪啊,微臣該盡散家財,捐款守城,不讓流賊進京的。此事終生,悔之晚矣!”
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顯然,張同志在臨死前終於,覺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