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既要馬兒跑,又不肯給馬兒吃草”的大明官員態度,實屬於百年難得一見。但在明朝後期,除開朱子龍所管的一些地方外,基本上奇葩官員無限多也。
由於糧草將盡、餉銀也沒有著落,他的五萬東路軍,就算知道李自成攻打天津。
也是本著老子就看,你們這些官員是怎麼死的,這種半報復的心態下,坐視不理了。
…………
唐山這邊,朱子龍和洪承疇等人也是陷入了糾結之中。
這剛有點戰果,就全軍回師不成?
那樣,後金捲土重來,李自成後面攻擊,那不是兩面受敵?
特別是朱子龍,他的朱家軍可謂是四面作戰。一部分朝鮮那邊的,在投入到攻打山海關的戰場上。第二部分在宣府守關和等待時機,第三部分兵力最弱,卻要守住山東和其它運河地方,還要小心李自成。
最後的最後,就是自己帶的,在這裡和後金大戰的一部分朱家軍。<的,就是三頭六臂,這會兒也是忙的不可開交啊!
不過,好在,清軍那邊估計也在糾結去留問題,大家都不好受。
多爾袞儘管用計拿下了山海關,但對剛剛歸順的半個關寧軍不太放心,在某種程度上打著坐山觀虎鬥的主意。
至於這一次入關能不能攻下大明的京師,倒是也沒有抱著什麼志在必得的想法。
只是感覺,有李自成配合一下,多年沒來搶劫一下,報個一箭之仇什麼的,成功的機率很大。要是能順帶的把朱家軍搞的元氣大傷了,就更完美了。
只可惜,現在元氣大傷是有了,不過,好像卻是自己。
眼下,如果朱子龍的聯軍要是回師,他是不介意摩拳擦掌、躍躍欲試和李自成再合作一下的。
就在這種情況下,他聽到了李自成打下了天津的訊息。
這下,更是抱定了,一定還要堅守崗位,不能輕易出關的想法了。
別看,在三個山頭一戰中,清軍損失了數萬人,但畢竟是以炮灰為主。若是李自成夠爭氣,他們還是有一戰之力的。
若李自城最後不堪合作,他們只要山海關還在手上,就能從容的退出關外。
這有了後路,自然就能進退自如了。
(未完待續。)
喜歡我有皇帝分身請大家收藏:()我有皇帝分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