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9年)冬,左良玉跟隨曹文詔援救京師之危,在玉田、豐潤等四城的戰鬥中作戰有功。
戰後,侯恂推薦左良玉為副將,自此銘記知遇之恩。左良玉被調往鎮壓農民軍的前線。
至此,前面的畫風感覺很正常的!
後來,雖說左良玉還惦記著候恂的恩情,不過當與李自成大軍在朱仙鎮外碰面之後。
左良玉考慮的便不再是感恩不感恩的話題了,在這個世道,感恩是很重要,但左良玉明白還有一條更重要,那就是自己的小命。
他的本事一般,只能說是運氣一直很好。
於是這場可以預知結果的戰役還未打響,左良玉就帶人先溜了,而左良玉的臨陣脫逃帶來的直接後果,便是全域性的潰敗。
那怕,這是之後可能會發生的事,但他這個性格隱患算是埋下了。
朱子龍對左良玉曾經上過心,還中間在皇帝分身沒有沉睡前,以一些理由降過他的官職。只是考慮到,這個時期,他又沒犯下之前的過錯,並沒有暗殺了他。<的能想到,那些明明是他的上級的將軍們,會在地方上,賞識起他來?
這年月,交通訊息真的不如,有個手機那樣的方便一萬倍。
有點事情,經常能讓你下令時,等到令到時,要麼人不在了,要麼人跑了,要麼命令跟不上最新的形勢了。真正是讓人感覺麻腦!
那怕是朱子龍,也只是比一般的明軍要方便點。卻不是效率大到有多嚇人的程度!
對內,朱家軍來說還好,畢竟整體文化素質經過幾年培訓,有了極大的提升。也有不少人會使用不少現代產品!
但是,一但讓他們和大明其它對外的地方軍隊和情報網合作,就會多少產生一些滯後感了。
而,有的時候,這些滯後,會在這種特殊時期,產生極不可控的變化。
真是太坑爹了!
在原來沒有變動的歷史上,崇禎十七年,大順軍直逼北京,直到明朝滅亡,崇禎自掛煤山,左良玉也再沒有發一兵一卒前往北上救援。只是自顧自個的在,周邊經營起自己的地盤來,倒挺像穿越者拼命種田的感腳,汗!
左良玉雖是有野心的人,不過對於是否自己做皇帝,可能他還沒有這個想法,最多也就是做一做‘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夢。
但是事與願違,還在出師途中的左良玉暴斃於舟中,從而結束了他這甚為傳奇的一生。雖說臨死前良心悔悟,喊出了‘予負袁公’的悔恨之言,不過那也是於事無補!
左良玉的軍隊,後期軍紀很壞,燒殺搶掠,擁兵自重,簡直就是和李自成,以及張獻忠並無二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