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中記載,楊嗣昌是“不食而死”,又有筆記講他是病重身死,均不確切。失陷兩藩,他自知再無生路,只能一死了之。
說起來,在這個時空,等於是朱子龍間接救了他一命,否則,這會兒他就要下牢治罪了。
楊嗣昌不可謂不勤奮,但屬幹吏小才,行事過於繁瑣,一切軍情大小事情均親自料理,千里待報,坐失機會。他掌兵柄數年間,陷盧象升於死,排壓孫傳庭,擠兌洪承疇,加餉殘民,實際上自絕明朝國脈。
這一次,那怕朱子龍沒有皇帝分身可用。
也要趁天功之下,讓皇后將老楊踢出內閣組織,免的他再壞事。
想來是不難的,因為多方大臣是看他不順眼的了。而這一次,與朱子龍形成顯明的對比,加上身體不行,就算他不想下臺,也得到下臺了。
……
很快,捷文飛報京師,等捷報傳到京師的時候,獻賊身死,襄陽大捷之事,整個大明振動。
宋一鶴等人,率督標營,幕僚,麾下各將等,一行人急急離開江陵,往襄陽而去。平賊將軍左良玉,陝西總兵賀人龍等人,聞聽襄陽之事後,也皆盡啞然,盡率麾下兵馬,順漢水而下,皆往襄陽急急而來。
此戰,朱家軍算是戰果豐盛,除財物外。還繳獲完好馬匹五千四百多匹!
事後,一些主動放棄守城的大明罪將,給朱子龍關報起來。
對於這些人,朱子龍認為。
他們身為官軍,卻與匪賊無異,不守城池,潰逃在外就不說了,還縱兵劫掠,此等禽獸之舉,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他準備等到其它各地官員都來到時,公開審詢他們,然後以敬效有。
數日後,先到達的是其它一些分部的朱家軍軍隊,讓軍中威能更上一層樓。
再過數日,宋一鶴等人到了。
朱子龍當著他們的面,數落罪將士兵們的過錯,然後當場斬殺。
楊嗣昌似有不忍和怒氣,然一和朱子龍對視,就心感壓力山大。事後,朱子龍對其,只留下幾句話,引人深思。
“我朱家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世人皆以為是利器為為。然,首功當屬,便是軍紀森嚴四字。”
“戚少保的兵書,上面說得好。兵是殺賊的東西,賊是殺百姓的東西。設使官兵肯殺賊,守軍法,不擾害地方,百姓如何不奉承,官府如何不愛重?若官兵也搶擄,又與賊何異?僅是賊,那就不是兵了!”
“若說是罪將官兵,就算是天子親軍,敢觸犯軍法,我四海龍侯也不會放過他。左良玉的親之和從軍又如何,倘若敢縱容亂軍,包庇爾等,亦必誅之,就如此間!”
等到朱子龍回到軍中,馬小三低聲道:“師傅,接下來我們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