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時,鎖了下眉頭,以指蘸酒,在桌子上寫了一個‘信’字。
寫老王寫下一個信字,張惟賢不置可否,凝視王承恩良久不語,半晌才平靜問道:“王總管也不算外人,那你可知道,我今天為什麼要把你請來密談?”
唉!
王承恩重重的嘆息了一下,答道:“咱家斗膽揣測,可是信王也想爭一爭那,攝政王之位?”
張惟賢再度沉默,良久後,點頭。
見此情形,王承恩向張惟賢問道:“張國公,那麼你今天請咱家來到這裡,是打算把我也拉進這泥沼裡來?為的就是,爭取內庭的支援?”
“不錯,老夫正是這個意思。”張惟賢直接點頭,倒也坦承。
王承恩繼續不語,目光中充滿了糾結。
這一世,如果不是朱子龍插手,王承恩可能還在信王朱由檢手上當差。上一世,在沒有變動的歷史上,王承恩屬太監曹化淳名下,官至司禮監秉筆太監,深得崇禎信任。明末李自成攻入北京時,與崇禎皇帝朱由檢一起自縊於煤山景山)。
他可以算是一個極其忠誠的人,而且曾經也是信王朱由檢的人,只是現在是朱子龍的人了。
一個是前主,一個是現主,他的心裡自然糾結。
看老王似乎下不了決心,張惟賢平靜說道:“王總管,既然你對這些事都是心知肚明,那我們也不廢話了,攤開了說吧。你也是個聰明人,我要說什麼,估計你早已經心知肚明瞭。”
“皇上一年不醒,太醫也多次檢查過了,隨時都可能駕崩。那怕不是定然之時,可是為了國本,也不能不早做打算,否則枉為大明臣屬。當年,先上皇讓皇上僅位時,曾多次上頒下密旨,讓我和成國公、太康伯輔佐信王繼位。只是後來,又臨時起了變化,於是密旨就此隱匿了。”
“當然了,密旨現在在什麼地方,我還不能告訴你,如果你不信,我可以找機會向你出示那封密旨。”
“國公爺,你是想讓我和內庭,支援信王登基繼位?”王承恩大驚。
“不,不,不,你誤會了。”張惟賢擺手解釋道:“我們只是認為,讓皇后當那個攝政王來,信王更合適,也更符合群臣和國家的利益,僅此而已。”
一聽張惟賢這麼一說,王承恩久久不語了。
一時間,府內花廳中鴉雀無聲,安靜得連一根繡花針掉在地上都可以聽得見。氣氛很是詭異!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從文官和大明的現有情況來說,讓信王當攝政王確實是,看起來聽起來都比皇后來錄,更合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