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夷大炮,是歐洲在1500年至1520年製造的一種火炮原名佛朗機),明代後期傳入中國,改進後稱紅夷大炮,也稱為紅衣大炮。
紅夷大炮在設計上確實有優點,炮管長,管壁很厚,而且是從炮口到炮尾逐漸加粗,符合火藥燃燒時膛壓由高到低的原理。
口徑一般在110130毫米,重量在2噸以上。
彈藥較重,可達數公斤乃至10公斤不等。操作簡單,射程可遠可近,近則二三里地,遠則五到八里地,皆可。但是太遠的命中率就會大減!
缺點,有一定機率炸膛,每開火一次,要休息一分多鐘,否則就會炮管過熱。
最早紅夷大炮由天啟年間閩人所仿製,徐光啟從葡萄牙人手中所購買的第一批紅夷大炮為英國沉船上的艦炮,用於寧遠城與北京城。
後期,各大明城池,陸續有之。明朝:一里=554米)!
流賊大軍掃蕩多省諸縣,這麼多城市不可能沒有一些大炮的。所以時至如今,闖軍手中只少也有百多門大炮在手,唯一的安慰就是,這些炮過重,運輸不便,操作手不熟練。
不過,就射程度而言,比朱子龍從現代帶來的拿破倫火炮,還打的遠。
拿破倫火炮的優勢就是輕便,幾個人就能拉的走。但是打的距離最多就是三四里地或五里地到頭!
以及,紅衣大炮要一分多鐘才能開火一次,但是拿破倫火破可以二十秒打一次!
此時此刻,享受慣了朱家軍優勢火力帶來的快感,突然對手也有可以比肩的火器,不由讓的讓守城的明軍們大吃一驚。
那怕洛陽城也有十門紅衣大炮,但是對方一看只少是幾倍於已方,這可不是什麼好事。
雙方心情相互交換間,流賊大軍先鋒過來了。
“準備迎戰!”“準備迎戰!”“準備迎戰!”
激昂的戰鼓聲響起,軍官們的喝令聲此起彼伏:“準備作戰!”
轟,轟,轟!
闖軍中固然有大炮,但是這會兒還沒有擺好位置,所以洛陽這邊的大炮先響。
十幾個炮彈砸進闖軍密集的陣形中,幾乎從陣前穿到陣後,一路不知帶走多少流民的生命。留下一地的血跡!
就算炮彈落地無力時,也仍然穿透砸爛多人的胸膛頭顱,讓慘叫聲此起彼伏。
城關上,朱家軍的炮手們有條不紊的繼續開工,炮彈打出去後,他們負責刷膛的人立時刷膛,負責有人裝填火藥的也是,裝填引藥,填入炮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