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萬·羅戈夫登陸艦的絕唱,放在現代是有時代原因的。
一是該艦維護成本巨大;二是沒有現實需求。
當初,蘇聯海軍是把“伊萬·羅戈夫”級登陸艦當成“蟾蜍”級坦克登陸艦的放大版來設計和使用的。這樣的設計勢必嚴重限制該艦的作戰效能。
與之相比,西方國家廣泛流行的同噸位登陸艦是船塢登陸艦。這種登陸艦要比“伊萬·羅戈夫”級這樣的“超大型坦克登陸艦”科學得多。
因此“伊萬·羅戈夫”級登陸艦被很快淘汰就成了必然。該級艦的命運,在它還在設計圖板上時就已經決定了。
畢竟,設計思想還停留在4,50年代的灘頭登陸。這麼艘龐然大物進行危險的搶灘登陸,一旦受到損失,代價非常巨大,確實不如船塢登陸艦好用。
不過,放在幾十年前就註定要淘汰的產,如果拉回到明朝去,就是個鋼鐵堡壘啊。呵呵,呵呵,呵呵
領先同級世界幾百年的科技,簡直就是去欺負人的。
哪怕上面最先進的武器沒有了,而且也不可能運載大量的飛機和坦克出發,但是用來一次型大規模運兵出發。
以及火炮開火之後,近距離老子直接用鋼鐵大船,撞你明朝時期的木船,簡直是不要太開心。量足,甲板厚,吃水淺,殺人滅口之撞船神器也。
如果是一年前,朱子龍剛到明朝時,自然沒膽子把鋼鐵船開回明朝去。
但是現在,他在明朝貴為四海龍侯,又是錦衣衛中說一不二的大官,還手握近萬強軍,和手拿尚方寶劍。又有了皇帝分身可以比較平衡的控制朝局之後,現在這麼做,就不算太詭異了
嗯,當然了。
對於來之前,朱子龍查詢過的,會不會難以少數人操縱駕駛它這個問題。
現場試開的朱子龍,很快就心滿意足了。
這種前蘇聯時期的大傢伙,從設計上就是從輪船的駕駛上套個更大的鐵殼子罷了。
做為早就一個人開過山寨鄭和寶船的朱子龍來說,只要他不是一個人開著這東西從印度去美國,只是去煙臺或公海的話。
只要天氣不是颱風啥的,完全沒問題,只是開的慢而已。
現代輪船上動不動就幾十或一百多個員工的原因,主要是要求員工保養和修理輪船可能出現的問題,以及時不時檢查一下可能出現的火災和線路問題。
駕駛室裡其實一般就一到二個人罷了,船長有時候根本就是天天在玩。
而做為軍用的這種東西,更是在設計上體現瞭如果駕駛員不夠,為了戰爭必須,所以特別還有單人特殊時期,強行短時間駕駛的方法。
再加上朱子龍還要求按上了導和簡單的報警電腦,以及軍用的自動駕駛系統。他一個人開著回明朝,完全不是個事兒
他唯一要擔心的問題就是,這貨放在明朝根本就沒有人懂的修理。
用上幾個月或一年多,哪天要是壞了,基本上就只能停在碼頭當擺設,光嚇人用了。
不過,想想哪怕作廢了,當廢鋼用,在明朝也是一本萬利的賣買。這個問題,立刻就讓朱子龍扔到腦後去了,歡天喜地的在最後一天,交代完公司的事兒。
開上重新換上了船號為,四海號的伊萬·羅戈夫登陸艦,在掛駁上三號山寨鄭和寶船。
在公海處接上頭,沒有進入中國領海之內。
朱子龍一邊駕駛著這個巨無霸,一邊看著手上的最新報紙,上面寫著三角恐龍全部讓中方捉拿到手了。x灣方面只能光嘴上抗議,心裡就美茲茲的
經過兩次傳送陣事件,他算是明白了,恐龍都是他送到現代21世紀來的。
從各種新聞的線索來看,這些恐龍似乎最終在現代都會陸續死去。但科研價格巨大,這兩次下來受益最多的就是自己的祖國,中國。